拼音: ōu     
注音:
部首:
总笔画:15

繁体字:

统一码:U+6B50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77782

五笔86:AKKW

仓颉:SRNO

HTML代码:&#27472

CSS代码:\6B50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used in transliterating non-Chinese words such as Europe, ohm; surnam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折 横 竖 折 横 竖 折 横 折 撇 折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ōu  

同“謳”。歌頌;歌唱。《集韻•矦韻》:“謳,氣出而歌也,或从欠。” 通“毆”。毆打;捶擊。《漢書•張良傳》:“(老父)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歐之。” 通“敺(qū)”。驅使;驅逐。《大戴禮記•禮察》:“或導之以德政,或歐之以法令。” 歐洲(歐羅巴洲)的簡稱。康有為《大同書》:“若世爵則公侯繼軌,乳臭承襲,歐土千年之封建貴族及大地主各國猶是也。” 姓。《廣韻•侯韻》:“歐,歐陽,複姓。出長沙郡。”


 

ŏu   ㄡˇ

同“嘔”。嘔吐。《説文•欠部》:“歐,吐也。”《集韻•𠪋韻》:“歐,或作嘔。”


used in transliterating non-Chinese words such as Europe, ohm; surname
Abkürzung für Europa
(abrév.)​ Europe,euro-,(utilisé pour les transcriptions phonétiques)​


國語辭典

ōu 

歐洲的簡稱。 如:「歐美國家」。 參見「歐姆 」條。 姓。如漢代有歐寶。


ōu 

歌詠。 宋·洪适《隸釋·卷三·三公山碑》:「百姓歐歌,得我惠君。」 同「謳 」。 捶擊。 《漢書·卷四○·張良傳》:「(老父)​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歐之。」 唐·顏師古·注:「歐,擊也。」 通「毆」。


ㄡˇ

ǒu 

吐。 《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逋蕩,嘗從吉出,醉歐丞相車上。」 同「嘔 」。


《康熙字典》

【辰集】
【辰集下】
部首:
总笔画:15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1

《玉篇》《集韻》《韻會》於口切《唐韻》烏后切,𠀤音毆。 《說文》吐也。或作嘔。 《急就篇註》歐逆,吐而不下食也。 《前漢·嚴助傳》歐泄,霍亂之病相隨屬。 《山海經》薄魚一目,其音如歐。 《註》郭璞曰:如人嘔吐聲也。 《又》海外歐絲之野,在大踵東有女子跪據樹歐絲。 《註》郭璞曰:言噉葉而吐絲,蓋蠶類也。 《白氏六帖》跪樹歐絲,生桑得繭。  又與毆通,捶擊也。 《史記·留侯世家》良愕然欲歐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侯切,音鷗。與謳同。氣出而歌也。  又歐歐,聲也。 《魏繆襲·尤射》雞鳴歐歐,明燈皙皙。皙音制。  又姓。歐冶子,古善鑄劒者,見《越絕書》。  又歐侯、歐陽,俱複姓,見《漢書》。  又刀名。 《後漢·虞詡傳》寧伏歐刀以示遠近。 《註》歐刀,𠛬人之刀也。  又水名。 《山海經》滏水東流,注于歐水。 《集韻》或作𠴰㰶𧖼𣢨。


《说文解字》

【卷八】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烏后切

吐也。从欠區聲。

『清代:段玉裁』


吐也。
海外經。歐絲之野。一女子跪據樹歐絲。
从欠。區聲。
烏后切。四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