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竖 横 横 横 折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撇 折 撇 点
见“欤”。
ㄩˊ
置于句末,表疑问、反诘等语气。多用于文言文中。相当于「吗」。 唐·柳宗元〈连山郡复乳穴记〉:「斯其为政也,而独非祥也欤?」 表示感叹的语气。多用于文言文中。相当于「啊」、「吧」。 汉·武帝〈诏贤良〉:「未知所济,猗欤!伟欤!」 宋·苏轼〈留侯论〉:「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廣韻》以諸切《集韻》《韻會》羊諸切,𠀤音余。 《說文》安氣也。 《徐曰》氣緩而安也。俗以爲語末之辭。 《班固·明堂詩》猗歟緝熙,允懷多福。 《王粲·登樓賦》昔尼父之在陳兮,有歸歟之歎音。經傳通作與。 《禮·祭義註》與者,不執定之辭。 又《廣韻》余呂切《集韻》《韻會》演女切,𠀤音與。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羊茹切,音豫。義𠀤同。 《正字通》歟無羽、豫二音。《字彙》又音羽,又音豫,義同。不知羽爲與之本音,卽賜與之與。豫爲與之轉音,卽《魯論》吾其與聞之與。與字轉平,借作歟,義通歟,溷借上去二聲同與,則難通也。○按此言誠是,因諸韻書相沿日久,故兩存之。 《說文》或書作欤。
切部: 以諸切
『清代:段玉裁』
如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