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áo     
注音:ㄇㄠˊ
部首:
总笔画:4

统一码:U+6BDB

字形分析:独体结构

四角:20714

五笔86:TFNV
五笔98:ETGN

仓颉:HQU

规范编号:49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27611

CSS代码:\6BDB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横 横 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máo   ㄇㄠˊ

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笔。羽~。~织品。~骨悚然。轻于鸿~。 像毛的东西,指谷物或草:不~之地。 衣物上的霉菌:老没见太阳都长~了。 粗糙,没有加工的:~布。~估(粗略地估计)。~坯。 不是纯净的:~利。~重。 行动急躁:~躁。 惊慌失措,主意乱了:把他吓~了。 小:~病。~孩子。~~雨。 货币贬值:钱~了。 量词,用于钱币,等于“角”,一圆钱的十分之一:两~钱。 姓。


hair, fur, feathers; coarse
Fell (S)​,Haar (S)​,Radikal Nr. 82 = (Körper-)​Haar, klein, geringer Wert (S)​,Währungseinheit (1 Mao=10 Fen)​ (S, Wirtsch)​,Mao (Eig, Fam)
poil,plume,laine,rude,brusque,affolé,dixième de yuan,(nom de famill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máo

<名>
(1) (象形。金文字形。“毛”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毛”的字多与皮毛有关。本义:眉毛、头发、兽毛) (2) 同本义 [hair;feather;down;wool] 毛,眉发之属及兽毛也。——《说文》 不获二毛。——《礼记·檀弓》。注:“二毛,鬓发斑白。” 王燕则诸侯毛。——《周礼·司仪》 皮毛者,肺之合也。——《素问·欬论》 其动物宜毛物。——《周礼·大司徒》 毛马而颁之。——《周礼·校人》 以启其毛。——《诗·小雅·信南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傅?——《左传·僖公十四年》 胚不生毛。——《韩非子·五蠹》 与旃毛并咽。——《汉书·李广苏建传》 大小毛角。——唐· 李朝威《柳毅传》 矢如猬毛。——《资治通鉴·唐纪》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 又如:毛女(传说中的仙女,遍体生毛,故名);毛连(用羊毛或其他毛类制成的褡裢);刚毛(人或动物体上长的硬毛);毫毛(人或鸟兽身上的细毛);毛笔(以兽毛制成的笔);毛羽(兽毛和鸟羽);毛戴(寒毛竖立);毛脉(须发与血脉);毛悚(汗毛竖立);毛蓬蓬(须发密而乱貌);毛楂楂(毛发短而硬貌);毛发不爽(犹毫毛不爽);毛耸(毛发竖立) (4) 兽类 [beasts]。如:毛群(兽类);毛挚(猛禽捕食小鸟);毛类(兽类);毛犊(古代传说中兽类之祖);毛鬣(马或野兽的鬃毛) (5) 鸟的羽毛 [feather] (6) 又如:毛芥(羽毛和芥子);毛扇(羽毛扇);毛翎(翎毛。借指羽翼);毛质(鸟类的毛羽) (7) 亦指带毛的兽皮 [hide]。如:毛毛匠(毛皮匠);毛裘(兽皮制作的衣服);毛水(皮毛的表面) (8) 通“芼”。草木;五谷 [grass and tree;corn]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列子·汤问》 涧溪沼沚之毛。——《左传·隐公三年》。注:“草也。” 毛泽未尽。——《谷梁传·定公元年》。注:“凡地之所生谓之毛。” 锡之不毛之地。——《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注:“墝埆不生五谷曰不毛。” (9) [口]∶中国货币单位“角”的俗称,等于一元的十分之一 [mao,a fractional unit of money in China] (10) 姓

词性变化


   

<形>

(1) 比喻多而细碎 [hairy]。如:毛细管;毛孩子;毛起(形容兴起的事如毛一样众多) (2) 小,微不足道。多用于贬义 [little,small] 你是那路毛神?——《西游记》 (3) 又如:毛神(小神。骂人的话);毛路(方言。小路);毛蛋蛋子(詈词。犹言小畜生);毛铢(形容极微小的利益) (4) 不纯净 [gross]。如:毛重;毛利 (5) 半加工的;粗糙的 [rough;semi-finished]。如:毛坯;毛糙(粗糙;不细致);毛边


  máo  

<动>

(1) 发火;发怒 [get angry]。如:毛司火性儿(性格又臭又火爆);尽管他脾气毛 (2) 贬值,兑换率下降 [depreciate]。如:货币毛了 (3) 发慌 [feel nervous;flurried] 祁老爷毛了,只得退了堂。——《儒林外史》 (4) 又如:发毛(发慌);吓毛了;小偷毛了;毛脚鸡(比喻行动慌里慌张)




國語辭典

ㄇㄠˊ

máo 

动植物表皮或果实表皮所生的丝状物。 如:「羊毛」、「羽毛」、「桃子的果皮上有很小的细毛。」 特指人身上的须发。 如:「眉毛」、「鬓毛」、「睫毛」、「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植物的泛称,多指五谷、蔬菜。 如:「不毛之地」。 宋·辛弃疾〈鹧鸪天·石壁虚云积渐高〉词:「呼玉友,荐溪毛。殷勤野老苦相邀。」 借指走兽、兽类。 《礼记·乐记》:「羽者妪伏,毛者孕鬻。」 我国钱币中「角」的俗称。如一角称为「一毛」。 姓。如汉代有毛亨。 二一四部首之一。


ㄇㄠˊ

máo 

惊慌失措的样子。 如:「把他吓毛了。」 生气、发怒、急躁的样子。 如:「毛毛躁躁」、「别把我惹毛了!」 《官场现形记·第一五回》:「若把老爷弄毛了,他一动气,要顶真办起来,你们吃得住吗?」 粗糙的、未加工的。 如:「毛米」、「毛货」、「毛胚」。 约略、不纯的。 如:「毛利」、「毛重」。 小。 如:「毛孩子」、「毛丫头」、「毛毛雨」、「毛驴」。


《康熙字典》

【辰集】
【辰集下】
部首:
总笔画:4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0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𠀤音旄。 《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 《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 《詩·小雅》不屬于毛。 《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 《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 《鄭註》謂以須髮坐也。 《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 《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又髮班白曰二毛。 《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又獸爲毛蟲。 《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 《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 《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又《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 《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又犧牲純色曰毛。 《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 《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又草也。 《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又《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又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 《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 《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 《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 《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又《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又去毛曰毛。 《詩·魯頌》毛炰胾羹。 《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又柔毛,羊也。 《禮·曲禮》羊曰柔毛。  又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又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又《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又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又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又國名。  又姓。 《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 《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又竹名。 《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 《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 《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又與髦通。 《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 《註》今文髦爲毛。 亦作㲝。 《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 亦作旄。 《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又《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又蒙晡切,音模。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 《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 《集韻》又作𦒷。


《说文解字》

【卷八】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莫袍切

眉髮之屬及獸毛也。象形。凡毛之屬皆从毛。

『清代:段玉裁』


睂髮之屬及獸毛也。
眉者、目上毛也。髮者、首上毛也。而者、須也。須者、而也。


谜语

"毛" 为谜底的谜语

  1. 手字加一笔 (打一字)

  2. 七加二笔 (打一字)

  3. 手加一笔 (打一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