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ān     
注音:ㄓㄢ
部首:
总笔画:17

繁体字:

统一码:U+6C08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114

五笔86:YLKN
五笔98:YLKE

仓颉:YMHQU

HTML代码:&#27656

CSS代码:\6C0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felt; rug, carpe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竖 折 竖 折 横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横 横 折



國語辭典

ㄓㄢ

zhān 

用獸毛加膠汁壓製成的織物,可做墊褥或鞋帽等。 如:「毛氈」、「床氈」。 《梁書·卷三六·江革傳》:「乃脫所著襦,並手割半氈與革充臥具而去。」


《康熙字典》

【辰集】
【辰集下】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諸延切,音旃。 《說文》撚毛也。或曰撚,執也,蹂也。蹂毛成片,故謂之氈。 《釋名》氈,旃也。毛相著旃旃然也。 《周禮·天官·掌皮》秋斂皮,冬斂革,共其毳毛爲氈。  又《掌次》王大旅上帝,則張氈案。 《疏》案謂牀也。牀上著氈,卽謂之氈案。 《齊民要術》作氈法,春毛秋毛中半和用。秋毛緊强,春毛軟弱,獨用太偏,是以須雜。三月桃花水氈第一。凡作氈,不須厚大。唯緊薄均調乃佳耳。 通作旃。 《前漢·王褒傳》荷旃被毳。 《王吉傳》細旃之上。 《蘇武傳》齧雪與旃毛。皆與旃同。  又叶之人切,音眞。 《楊方·合歡詩》寒坐𠀤肩氈。上叶身,下叶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