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点 横 点 横 撇 点
〔~水〕水名,在中国山东省。亦称“大汶河”。
<名>
(1) 水名 [Wen River] (2) 今大汶水,又称“大汶河”,发源于山东省莱芜县北,古代本经东平县至梁山东南,流入济水。今主流西注东平湖,北入黄河 浮于汶,达于 济。——《书·禹贡》 (3) 今汶河。古称“汶水”。源出山东省临朐县南,东北流,至安丘东北入潍河。如:汶上(汶水之北。泛指春秋、战国时期齐国之地);汶阳川(汶水);汶阳田(在汶水北。春秋时鲁国属地。在今山东泰安市西南一带);汶阳田反(比喻失而复返)
ㄨㄣˋ
参见「汶水 」条。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文運切,音問。水名。 《書·禹貢》浮于汶,達于濟。 又濟東北會于汶。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萊蕪縣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 《水經》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壽張縣,至安民亭入于濟。 《註》汶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牟縣,古牟國,故俗謂是水爲牟汶。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門下谷東流,西南逕汶陽縣,又西南逕桃鄕縣,自桃鄕四分,當其派別之處,謂之四汶口。左二水雙流至無鹽郈鄕平陸故城,合爲茂都澱。次一汶至壽張故城東,遂爲澤渚。右一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泲。 《淮南子·地形訓》汶出弗其。 《高誘註》弗其,山名,在朱虛縣東。◎按誘說乃東汶,非經所謂入濟者也。 又《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朱虛縣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 《說文》維作濰。 《水經》汶水出朱虛縣泰山。 《酈道元注》伏琛晏謨𠀤言,水出縣東西峿山,山在小泰山東。地理風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峿城,亭故縣也。汶水逕峿城北,又北過淳於縣西。濰水過縣東,其城東北則兩川交會也。 又《水經注》㟬崮水有二源雙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東經蒙隂縣,注桑泉水,又東北流入於沂。 又汶上,縣名。 《廣輿記》本漢平陸,今屬兗州府。 又《集韻》武粉切,音吻。義同。 又《廣韻》《集韻》𠀤無分切,音文。黏唾也。 又遼東有汶城。 《盛輔之云》卽孤竹國也。音文。 又《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𠀤音珉。與岷通。汶江也。 《書·禹貢》岷嶓旣藝。 《又》岷山導江。 《史記》皆作汶。 《山海經》大江出汶山。 《輿地廣記》汶山在茂州汶山縣西北,俗謂之鐵豹嶺。禹之導江,發跡於此。 又汶山,郡名。汶川,縣名。 《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廣柔隋攺曰汶川。 《廣輿記》今屬成都府。 又《集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𠀤音門。汶濛,玷辱也。 《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字通》汶水,今一統志列爲三,曰塹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濟之汶,見禹貢,論語。汶上,書傳謂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濰之汶,見漢書。入沂之汶,見水經。齊有三汶,淸河爲大。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別流同,又在三汶之外。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