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点 横 点 点 折 撇 折
<形>
(1) 恸哭的,泪如雨下的 [wailing] 出涕沱若,戚嗟若。——《易·离》 (2) 大雨瓢泼的样子 [rainy] 噫欠为飘风,濯手大雨沱。——唐·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
ㄊㄨㄛˊ
水湾,多用于地名。 如:「朱家沱」、「石盘沱」。 北周·庾信〈将命使北始渡瓜步江诗〉:「輴轩临碛岸,旌节映江沱。」 参见「沱江 」条。
ㄊㄨㄛˊ
水势盛大。参见「[[滂沱]]」条。 流泪的样子。 《易经·离卦·象曰》:「出涕沱若,戚嗟若。」
《唐韻》徒何切《集韻》《韻會》唐何切《正韻》湯何切,𠀤音駝。 《說文》江別流也。出㟭山。 《書·禹貢》岷山導江東別爲沱。 《註》引爾雅釋水,水自江出爲沱,漢爲潛。 《詩·地理攷》蔡氏曰:南郡枝江縣有沱水,其流入江,而非出於江也。華容縣有夏水,首出於江,尾入於沔,亦謂之沱。此荆州之沱,蜀郡郫縣江沱在東,西入大江。汶江縣江沱在西南,東入江,此梁州之沱。戴侗曰:沱名不一,梁州之沱,特其大者耳。 又滹沱,河名。在定州。 又涕垂貌。 《易·離卦》出涕沱若。 又大雨貌。 《詩·小雅》俾滂沱矣。 又《廣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𠀤音柁。與𣵺同。瀢𣵺,沙土往來貌。 《郭璞·江賦》碧沙瀢𣵺而往來。 又與沲同。潭沲,隨波貌。 《郭璞·江賦》隨風猗萎,與波潭沲。 《杜甫詩》春光潭沲秦東亭。今作淡沱。 又《集韻》陳知切,音馳。與池同。
切部: 徒何切
『宋代:徐鉉徐鍇』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