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点 横 折 点 竖 折 横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 整理:~河。~水。 惩办:~罪。处(chǔ)~。 医疗:~病。~疗。医~。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 从事研究:~学。~史。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 姓。
<名>
(1) 一个较大地区政府的所在地 [seat of a local government]。如:省治;县治 (2) 政治 [political affairs] 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书·周官·太宰》 (3) 又如:治体(政治法度);治号(治令; 政令); 治务(政务); 治绩(政绩) (4) 姓
<形>
(1) 社会安定、太平(跟“乱”相对) [stable] 禹以治, 桀以乱,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 是以厚赏不行,重罚不用,而民自治。——《韩非子·五蠹》 君子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易·系辞下》 治平至百余年。——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治强(安定强盛);治康(国家太平安宁);治乱(安定与动乱)
ㄓˋ
管理、统理。 如:「统治」、「治国」。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诊疗。 如:「治病」、「医治」。 整理、修建。 如:「治水」、「整治」。 《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缮治邮亭。」 研究。 如:「治学」。 《汉书·卷四九·鼌错传》:「齐有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 惩罚。 如:「治罪」、「处治」。 《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治臣之罪。」 经营。 如:「治产」。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ㄔˊ
之读音。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𠀤音持。水名。 《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 《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穉。亦理也。 《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𥳑習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又校也。 《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 《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 《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 《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 《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 《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 《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 《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 《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 《註》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𠀤直吏切。 《集韻》治古作乿。註詳水部五畫。
切部: 直之切
『清代:段玉裁』
城當作成。字之誤也。東萊郡曲成、二志同。今山東萊州府掖縣東北六十里有曲成故城。前志曲成下曰。陽丘山、治水所出。南至沂入海。按沂字疑誤。一本作至臨沂尤誤。當作計斤二字。今掖縣東南三十里有陽邱山。亦名馬鞍山。今治水名小沽河。自掖縣馬鞍山南流至平度州東南。與出登州府黃縣之大沽河合流。逕卽墨。至膠州之麻灣口入海。一統志曰。左傳昭二十年。姑尤以西。杜注。姑水、尤水皆在城陽郡。東南入海。齊乘。姑卽大沽河。尤卽小沽河。玉裁謂尤古音讀如貽。與治同在第一部。齊乘之言可信也。
直之切。一部。按今字訓理。葢由借治爲理。
"治" 为谜底的谜语
台湾有水三点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