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ní     nì     
注音:ㄋㄧˊ,ㄋㄧˋ
部首:
总笔画:9

统一码:U+6CE5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7112

五笔86:INXN

仓颉:ESP

规范编号:49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27877

CSS代码:\6CE5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mud, mire; earth, clay; plaster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折 横 撇 撇 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ㄋㄧˊ

土和水合成的东西:~巴。~垢。~浆。~煤。~淖(泥污的洼地)。~泞。~洼。 像泥的东西:枣~。山药~。印~(盖图章用的印色)。蒜~。


其它字义


 

  ㄋㄧˋ

涂抹:~墙。~缝儿(fèngr )。 固执,死板:拘~。~古(拘泥古代的制度和说法,不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通)。~守。

mud, mire; earth, clay; plaster
Futterbrei (S)​,Lehm, Ton (S)​,Pasta (S)​,Paste (S)​,Schlamm (S)​,einstampfen, entfleischen (V)​,Ni (Eig, Fam)​,hielt zurück, zurückgehalten
boue,fange,bourbier,pâte,argile,enduire,s'opiniâtr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水,尼声。本义:泥水) (2) 中国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Ni River] 泥,泥水也。出北地郁郅北蛮中。亦曰 白马水。一名 东河。——《说文》 北地郡 郁郅县, 泥水出北蛮夷中。——《汉书》 (3) 泥土;泥巴 [earth;mud] 厥土惟涂泥。——《书·禹贡》 致远恐泥。——《论语》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杜甫《无家别》 谁家新燕啄春泥。——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泥中死者。——《资治通鉴》 (4) 又如:泥木(土木);泥水(带泥土的水);泥牛(即土牛);泥冈子(土山冈);泥坂(土坡);泥灰(灰土);泥尘(尘土);泥墩墩(土墩子。比喻呆板无用的人);泥垡头(泥土块) (5) 泥水,稀泥;烂泥 [mud;mire] 震遂泥。——《易·震卦》。虞注:“坤土得雨为泥。” 胡为乎泥中。——《诗·邶风·式微》 市南门外泥中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尘泥渗漉。——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6) 又如:泥掌(泥水匠用以抹平墙壁的泥镘);泥书(泥封的书函);泥头(指封酒坛口的泥巴);泥缄(古人书函多以泥封,后因以借指书信);泥章(封泥上所盖的印章);泥淖(烂泥;淤泥);泥荡(泥潭。泥坑);泥沟(烂泥淤积的水沟) (7) 粘土的泥塑 [clay]。如:泥马(用泥塑造的马形);泥媳妇(泥塑的妇女像);泥像(泥塑佛像);泥龙(泥塑龙像);泥孩(泥塑娃娃);泥佛(泥塑的佛像) (8) 重而稀软的、泥泞或粘滑的沉淀物 [muck]。如:泥涂(比喻污浊);汽车房地上的油泥 (9) 一堆捣成或压成的柔软的糊状混合料 [mashed fruit or vegetable] 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水浒传》 (10) 又如:枣泥;土豆泥;蒜泥 (11) 读“ niè”,通“涅”,染黑 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基本词义


<动>

(1) 阻塞,阻滞 [stop]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论语·子张》 (2) 又如:泥滞(滞留,停留);泥漉(阻塞干涸);泥饮(强留饮酒);江为山所泥 (3) 拘泥于;拘执,不变通 [bigoted;obstinate] 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二刻拍案惊奇》 (4) 又如:泥文(拘泥于文字);泥定(株守;拘执);泥信(拘泥一面,过分相信);泥执(拘泥固执);泥常(拘泥于常规);泥象(拘泥形迹);泥视(谓死板地看问题) (5) 涂沫 [plaster;putty] 王以赤石脂泥壁。——《世说新语·汰侈》 (6) 又如:泥坦克 (7) 糊 [paste] 红纸泥窗绕画廊。——花蕊夫人《宫词》 (8) 软求,软缠;缠着 [stick to]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杜甫《冬至》 翠环仍泥着不肯去。——《老残游记》 (9) 另见 ní


常见词组



國語辭典

ㄋㄧˊ

 

水和土的混合物。 如:「泥巴」、「污泥」。 《文选·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 《老残游记·第一四回》:「这里许多人用蒲包装泥,预备堵城门。」 捣碎、压碎调匀像泥状的东西。 如:「枣泥」、「印泥」、「芋泥」、「蒜泥」。


ㄋㄧˊ

 

沾污、弄脏。 如:「衣服泥了要换掉。」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涂饰、涂抹。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王以赤石脂泥壁。」 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六○首之五一:「屋上添高一把茅,密泥房壁似僧寮。」


ㄋㄧˋ

 

固执、拘泥。 如:「泥古不化」。 《荀子·君道》:「知明制度权物称用之为不泥也。」 留滞。 《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老残游记·第一七回》:「翠环仍泥著不肯去,眼看著人瑞,有求救的意思。」 用软言柔语相求。 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一:「顾我无衣搜画箧,泥他沽酒拔 金钗。」 唐˙皇甫枚《飞烟传》:「郎心应似琴心怨,脉脉春情更泥谁。」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上】
部首:
总笔画:9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5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𠀤音䛏。水名。 《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又潏水之別名。 《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又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 《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又水和土也。 《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又汚也。 《易·井卦》井泥不食。  又丘名。 《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又泥中,衞邑也。 《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又泥陽,縣名。 《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 《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又弱也。 《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又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 《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又紫泥,以封璽書者。 《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又靑泥,水名。 《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又坊名。 《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又蜀人謂糊窻曰泥窻。 《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又渤泥,佛泥,俱國名。 《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又《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又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又《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𠀤音禰。泥泥,露濃貌。 《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又柔澤貌。 《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𦰫。  又《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𠀤尼去聲。滯也。 《論語》致遠恐泥。  又《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又亭名。 《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又與涅同。 《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 《註》泥音涅。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奴低切

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从水尼聲。

『清代:段玉裁』


泥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北地郡郁郅、見前志。今甘肅慶陽府安化縣治、卽郁郅故城也。前志郁郅下曰。泥水、出北蠻夷中。泥陽下應注曰。泥水、出郁郅北蠻中。一統志曰。東河在安化縣東。卽白馬水也。元和志。延慶縣西臨白馬州。寰宇記。白馬水、出北塞夷中。引水經注云洛川南逕尉李城東北。合馬嶺水。號白馬水。明統志。東河來自沙漠。至安化城北。合懷安及靈溝水南流。至合水縣爲馬蓮河。東河及下流馬蓮河皆卽古泥水也。按馬蓮、卽馬嶺之轉語。
从水尼聲。
奴低切。十五部。按今字皆用爲塗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