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ǐ     
注音:ㄐㄧˇ
部首:
总笔画:9

统一码:U+6CF2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5127

五笔86:ITNT

仓颉:ELXH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27890

CSS代码:\6CF2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kind of white wine; rivers in Hebei and Shandong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撇 折 竖 撇



國語辭典

ㄐㄧˇ

 

河川名:➊ ​ 发源于大陆地区河南省济源县西王屋山,东流至山东省东北部入海。历代累经改道变迁,今已不可详考。➋ ​发源于大陆地区河北省赞皇县赞皇山,东流注入柏乡县东的宁晋泊。今称为「午河」。


ㄐㄧˇ

 

过滤酒的渣滓。《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句下汉·郑玄·注:「清,谓醴之泲者。」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上】
部首:
总笔画:9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5

《玉篇》古文濟字。 《說文》泲,沇也。東流於海。○按沇水,卽濟水。發源爲沇,東流爲濟。  又地名。 《詩·邶風》出宿于泲。  又莤泲,釃酒也。 《周禮·天官·酒正註》泲,謂醴之淸者。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禮切,音秭。水名。 《說文》水出常山郡房子縣贊皇山。 《釋名》濟,濟也,源出河北濟河而南也。 《風俗通·山澤篇》濟者齊,齊其度量也。 《書·禹貢》導沇水,東流爲濟。 《傳》泉源爲沇,流去爲濟。  又水名,出酈縣。 《山海經》支離之山,濟水出焉。  又濟南,郡名。 《廣輿記》漢初爲濟南國,景帝時分郡。  又濟濟,衆盛之貌。一曰多威儀也。 《詩·大雅》濟濟多士。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計切,音霽。渡也。 《揚子·方言》過渡謂之涉濟。 《詩·邶風》濟有深涉。  又止也。 《詩·鄘風》旣不我嘉,不能旋濟。  又與霽通。亦止也。 《爾雅·釋天》濟,謂之霽。 《疏》濟,止也。今南陽人呼雨止爲霽。  又成也。 《左傳·僖二十年》以欲從人則可,以人從欲鮮濟。  又利用也。 《易·繫辭》臼杵之利,萬民以濟。  又益也。 《左傳·桓十一年》莫敖曰:盍請濟師于王。  又賙救也。 《易·繫辭》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又相助也。 《易·謙卦》天道下濟而光明。  又《揚子·方言》濟,憂也。陳楚或曰溼,或曰濟。  又讀作擠,滅也。 《晉語》二帝用師,以相濟也。 《註》濟,當讀爲擠。  又《集韻》前西切,音齊。濟濟,祭祀容。  又在禮切,音薺。與霽同。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子礼切

沇也。東入于海。从水

『清代:段玉裁』


沇也。東入于海。
按沇泲二篆之解、文體與漾漢浪三篆同。皆用禹貢文也。禹貢曰。道沇水東流爲濟。入于河。泆爲熒。東出於陶丘北。又東至于菏。又東北會于汶。又北東人于海。今泲水不特入河以後經文所謂不可致詳。考郡國志曰。河東垣有王屋山。兖水出。河內溫。濟水所出。王莽時大旱。遂枯絕。水經注曰。濟水故瀆在溫。當王莽之世。川瀆枯竭。其後水流徑通。津渠勢改。尋梁脈水。不與昔同。是在西漢已後所謂東流爲濟入于河者、已非禹蹟之舊矣。許云東入于海。此謂禹時故道。獨行達海。故謂之瀆。今之大淸河、小淸河非泲水在其閒。而混淆莫辨。漢水之源、今與經絕殊。泲水之流、軼出地中而爲巨川。今又與經絕殊也。
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