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í     
注音:ㄑㄧˊ
部首:
总笔画:12

统一码:U+6DC7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4181

五笔86:IADW
五笔98:IDWY

仓颉:ETMC

规范编号:52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28103

CSS代码:\6DC7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ㄑㄧˊ

〔~水〕水名,源出中国河南省淇山,流入卫河。


river in Henan province
Qi - Names eines Flusses (Eig, Geo)
(nom d'une rivièr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水名。又名“淇河” [Qi River] 淇,淇水出河内共北山,东入河,或曰出隆虑西山。——《说文》 (2) 按,古为黄河支流,自河南省林县东南曲折流至今汲县东北淇门镇南入黄河 (3) 古州名 [Qi prefecture]。今县名。在河南省 (4) 山名 [Qi mountain]。又名“北山”、“大号山”、“沮洳山”等,为淇水所出



國語辭典

ㄑㄧˊ

 

参见「淇水 」条。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8

《唐韻》《集韻》《韻會》渠之切《正韻》渠𡧧切,𠀤音其。水名。 《說文》水出河內共北山,東入河。 《水經》淇水,出河內隆慮縣西大號山。 《詩·邶風》亦流于淇。  又襄陽亦有淇水。 《水經注》濔水,東合夷水,與夷水亂流東出,謂之淇水。  又縣名。 《廣輿記》屬彰德府,古朝歌地,周沬邑,元淇州。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渠之切

水。出河内共北山,東入河。或曰出隆慮西山。从水其聲。

『清代:段玉裁』


淇水。出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