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点 横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烂泥,泥沼:泥~。污~。~泞(泥泞)。 〔~尔〕蒙语,湖泊,如:“罗布~~”(即“罗布泊”,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柔和。
<形>
(1) 湿润 [moist] 淖乎如在于海。——《管子·内业》。 淖,湿也。——《广雅》 (2) 又如:淖泽(湿润) (3) 柔和 [soft] 夫水,淖弱以清。——《管子·水地》 嘉荐普淖。——《仪礼·少牢礼》。注:“和也。” (4) 又如:淖溺(柔软);淖糜(烂糊粥);淖泞(泥泞)
ㄋㄠˋ
烂泥。 如:「泥淖」。 《左传·成公十六年》:「栾、范以其族夹公行,陷于淖。」 《聊斋志异·卷一·王成》:「见往来行人,践淖没胫,心畏苦之。」
ㄋㄠˋ
湿润。 《管子·地员》:「五粟之状,淖而不肕。」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奴敎切,音鬧。 《說文》泥也。 《左傳·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又《字林》濡甚曰淖。 《前漢·郊祀志》堅冰淖溺。 又水名。 《山海經》西北大荒之中有龍山,日月所入。有三澤,名曰三淖。 又姓。 《路史》楚淖國先爲淖氏。 又《集韻》直敎切,音棹。和也。 《儀禮·士虞禮》嘉薦普淖。 《註》普,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 又尺約切,音綽。與繛綽𠀤同。 《說文》𦅻也。 《莊子·逍遙遊》淖約如處子。 《註》淖約,柔弱貌。
切部: 奴教切
『清代:段玉裁』
左傳曰。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杜注同。倉頡篇云。深泥也。字林云。濡甚曰淖。按泥淖以土與水合和爲之。故淖引伸之義訓和。儀禮。嘉薦暜淖。注曰。暜淖、黍稷也。暜、大淖、和也。德能大和、乃有黍稷也。劉瓛述張禹之義曰。仲者、中也。尼者、和也。言孔子有中和之德。故曰仲尼。葢漢人尼與泥通用。故漢碑仲尼字或作泥。又按許泥爲水名。不箸塗泥之解。於此補見。是與深同例也。魏晉以後。泥淖字作埿。
奴敎切。二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