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点 横 点 撇 撇 点 点 撇 撇 点
ㄉㄢˋ
味道不鹹、不重。 如:「淡水湖」、「粗茶淡飯」、「這湯太淡了!」 稀薄、不濃厚。 如:「淡酒」、「雲淡風輕」。 《莊子·山林》:「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色淺。 如:「淡黃色」。 不熱心。 如:「冷淡」、「淡淡的應了一聲。」 不旺盛。 如:「淡季」、「淡月」、「生意清淡」。
ㄉㄢˋ
淺、不深。 如:「淡妝濃抹」、「淡掃蛾眉」。
ㄉㄢˋ
北方方言。指無聊、無意義的話。 如:「瞎扯淡」。 《儒林外史·第四回》:「眾人慌了,求張鄉紳……說情,知縣准了,早堂帶進,罵了幾句,扯了一個淡,趕了出去。」 姓。如明代宦官劉謹,仗勢欺人,同州一帶劉姓恥與劉謹同姓,遂改姓為淡。
《廣韻》《正韻》徒覽切《集韻》《韻會》杜覽切,𠀤音啖。 《說文》薄味也。 《急就篇註》平薄謂之淡。 《史記·叔孫通傳》呂后與陛下攻苦食啖。 《註》啖,亦作淡。 《如淳曰》食無菜茹爲淡。 又甘之反也。 《禮·表記》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壞。 又《廣韻》徒敢切,音噉。淊淡,水滿貌。 《前漢·揚雄傳》秬鬯泔淡。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以冉切,音琰。澹淡,水播蕩貌。 《枚乗·七發》湍流遡波,又澹淡之。 又隨風貌。 《司馬相如·上林賦》隨風澹淡。 又淡淡,安流平滿貌。 《宋玉·高唐賦》潰淡淡而𠀤入。 又《廣韻》《集韻》𠀤徒甘切,音談。水貌也。或作澹。 又與痰通。 《王羲之·初月帖》淡悶千嘔。 《黃伯思云》淡,古痰字。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徒濫切,音餤。水味也。 《中庸》淡而不厭。 又《集韻》以贍切,音豔。水貌。 《列子·湯問篇》淡淡焉若有物存。張湛讀。
切部: 徒敢切
『清代:段玉裁』
醲之反也。酉部曰。醲、厚酒也。又澹淡亦作淊淡。水滿皃。楊雄賦。秬鬯泔淡。應劭曰。泔淡、滿也。按泔淡訓滿、謂淡爲贍之假借。
徒敢切。八部。
"淡" 为谜底的谜语
点点萤火照江边 (打一汉字)
青青河畔火光增 (打一字)
两把小火慢慢燃,三滴水儿紧紧缠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