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点 横 横 竖 横 撇 点 撇 折 点
ㄌㄧㄥˊ
乘。 《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凌阳侯之泛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汉·王逸·注:「凌,乘也。」 通「凌」。 跨越。 汉·蔡邕〈述行赋〉:「登长坂以凌高兮,陟葱山之峣陉。」 通「凌」。 侵逼、欺侮。 《管子·权修》:「上下凌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 《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豪暴侵凌孤弱,恣欲自快,游侠亦丑之。」 通「凌」。
ㄌㄧㄥˊ
姓。如三国时吴国有凌统。
《唐韻》力膺切《集韻》《韻會》閭承切,𠀤音陵。 《博雅》淩馳也。一曰歷也。 《木華·海賦》汎海淩山。 又與掕通。 《爾雅·釋言》淩,慄也。 《註》淩懅戰慄。 《疏》𡌨蒼云:掕慄也。郭言淩懅戰慄,則淩掕音義同。 又水名。 《前漢·地理志》泗水郡淩縣。 《應劭曰》淩水所出。 又姓。 《三國志》吳淩統。 與凌別。
切部: 力膺切
『清代:段玉裁』
前志臨淮郡。後志爲下邳國。前志泗水國淩。應劭曰。淩水所出。入淮南。後志淩屬廣陵郡。水經注淮水篇。淮水、左逕泗水國南。淩水、出淩縣。東流、逕其縣故城東。而東南流、注於淮。是曰淩口。今江蘇徐州府宿遷縣縣東南五十里有淩城。淩水未詳。
力膺切。六部。廣韵曰。淩、歴也。今字今義也。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