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róng     
注音:ㄖㄨㄥˊ
部首:
总笔画:14

统一码:U+6EB6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3168

五笔86:IPWK

仓颉:EJCR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28342

CSS代码:\6EB6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o melt, dissolve; overflowing with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点 点 折 撇 点 撇 点 竖 折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róng   ㄖㄨㄥˊ

〔~~〕a.形容宽广;b.形容水流动;c.形容月色荡漾。 在水中或其他液体中化开:~化。~解。~液。~剂。~洞。


to melt, dissolve; overflowing with
auflösen, sich lösen in (V)​,in eine Lösung aufgehen (V, Chem)
se dissoudr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róng

<形>
(1) (形声。从水,容声。本义:水盛大的样子) (2) 同本义 [torrential] 溶,水盛也。——《说文》 体溶溶而东回。——《楚辞·逢纷》。注:“波貌。” (3) 又如:溶溢(水盛大的样子);溶溶荡荡(水波浮动的样子);溶溶澹澹(水波盛大起伏的样子);溶漾(水波荡漾的样子);溶瀛(水势浩大的样子) (4) 广大;盛大 [broad] 氛旄溶以天旋兮。——《后汉书·张衡传》 (5) 安闲;闲暇 [peaceful and carefree]。如:溶油(安闲舒缓);溶与(迟缓不进貌)

词性变化


  róng  

<动>

(1) 物质在水或其他液体中转化为溶液 [dissolve]。如:溶化;雪溶了,冰化了;樟脑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 (2) 融化 [melt]。如:溶洽(融合);溶消(融化);溶结(融合);溶合(两种以上的事物融汇在一起);溶和(犹溶合) (3) 摇动,晃动 [agitate]。如:溶溶曳曳(晃动貌)


  róng  

<名>

通“容”。容颜,容貌 [appearance] 听言之道,溶若甚醉。——《韩非子》




國語辭典

ㄖㄨㄥˊ

róng 

物质在液体中分解。 如:「溶化」、「溶解」、「即溶」。


ㄖㄨㄥˊ

róng 

水流盛大的样子。 南朝梁·江淹〈江上之山赋〉:「渊潾澒溶兮,楚水而吴江。」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0

《唐韻》《集韻》《韻會》𠀤餘封切,音容。 《說文》水盛也。一曰安流。 《揚雄·甘泉賦》溶方皇于西淸。 《註》溶然,閒暇之貌。一曰盛貌。  又《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𠀤音勇。義同。  又鴻溶,竦踴貌。 《司馬相如·大人賦》紛鴻溶而上厲。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余隴切

水盛也。从水容聲。

『清代:段玉裁』


水盛也。
甘泉賦。溶方皇於西淸。善曰。溶、盛皃也。按今人謂水盛曰溶溶。
从水。容聲。
余隴切。又音容。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