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
总笔画:15

繁体字:

统一码:U+6EEF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4127

五笔86:IAQH

仓颉:EKPB

HTML代码:&#28399

CSS代码:\6EEF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block up, obstruct; stagnan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横 撇 竖 竖 横 折 点 折 竖 折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ì   ㄓˋ

凝積,不流通,不靈活:停~。~留。~銷。~空。呆~。~產(產婦臨產後總產程超過30小時者)。~針。~下(痢疾的古稱)。 遺落:“此有~穗”。


block up, obstruct; stagnant
blockieren, verhindern, stauen, stagnieren (V)
stagner


國語辭典

ㄓˋ

zhì 

停留、靜止。 《淮南子·原道》:「是故能天運地滯,輪轉而無廢。」 《文選·何晏·景福殿賦》:「鳥企山峙,若翔若滯。」 凝聚、積聚。 《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 《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尚書省滯訟不決者,詔徵平治。」


ㄓˋ

zhì 

不流通。 如:「凝滯」、「積滯」。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5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例切,音彘。 《說文》凝也。 《周語》震雷出滯。  又積也。 《魯語》敢告滯積,以紓執事。  又漏也。 《詩·小雅》此有滯穗。  又《周禮·地官·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斂而入于膳府。 《疏》謂沈滯不售者。  又《左傳·成十八年》晉悼公命百官振廢滯。  又《集韻》尺制切,音摯。音敗不和也。或作懘。亦作慸𢤔。  又丑例切,音跇。水灑散貌。  又《韻補》叶直帶切,音與𦤧近。 《楚辭·九章》乗舲船余上沅兮,齊吳榜以擊汰。船容與而不進兮,淹回水以凝滯。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直例切

凝也。从水帶聲。

『清代:段玉裁』


凝也。
凝俗冰字。周禮廛人。凡珍異之有滯者。鄭司農云。貨物沈滯於廛中不決、泉府貨之滯於民用者。故書滯爲癉。杜子春云。癉當爲滯。
从水。帶聲。
直例切。十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