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cháo     
注音:ㄔㄠˊ
部首:
总笔画:16

统一码:U+6F6E

字形分析:左中右结构

四角:37120

五笔86:IFJE

仓颉:EJJB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28526

CSS代码:\6F6E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ide; moist, wet, damp; flow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横 竖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撇 折 横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cháo   ㄔㄠˊ

海水因为受了日月的引力而定时涨落的现象:~水。~汐。涨~。落~。~汛。~流。~涌。 像潮水那样汹涌起伏的:思~。热~。新~。~红。~热。心~澎湃。 湿:~气。返~。~湿。 方言,技术不高:手艺~。


tide; moist, wet, damp; flow
marée,mouvement,courant,humid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cháo

<名>
(1) (形声。从水,朝声。本义:海水的涨落) (2) 同本义 [tide] 潮,水朝宗于海。——《说文》 牛女为江潮。——《春秋·元命苞》 水朝夕而至曰潮。——《初学记卷六水》 有江盗百艘,张帜乘潮,阑入内地。——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大潮,小潮;低潮;退潮;落潮 (4) 比喻大规模的社会变动或运动发展的起伏形势 [tidal current;social upsurge]。如:风潮;工潮;学潮;暗潮;思潮;怒潮 (5) 气温变化或持续一段时间的炎热或寒冷的天气 [wave]。如:寒潮;热潮 (6) 微湿,潮气 [damp]。如:防潮;回潮;潮润;火柴受潮了

词性变化


  cháo  

<动>

两颊透出 [be suffused with]。如:潮面([某种气色]涌上面部);潮红


  cháo  

<形>

(1) 〈方〉∶成色不足、质量低劣 [low]。如:潮银(回过炉或成色不好的银子);潮金 (2) 技术不高的 [inferior]。如:手艺潮




國語辭典

ㄔㄠˊ

cháo 

海水受日月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 如:「潮汐」、「潮起潮落」。 像潮水般汹涌起伏的形势。 如:「思潮」、「学潮」。


ㄔㄠˊ

cháo 

微湿。 《红楼梦·第三五回》:「大清早起,在这个潮地方站了半日,也该回去歇息歇息了。」 技艺不高或物质的成色低劣。 如:「他的手艺潮。」 《红楼梦·第一○五回》:「潮银五千二百两。赤金五十两。」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上】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2

《唐韻》直遙切《集韻》《韻會》馳遙切,𠀤音晁。 《說文》水朝宗於海。 《王充·論衡》水者,地之血脈,隨氣進退而爲潮。 《初學記》水朝夕而至曰潮。 《皇極經世》海潮者,地之喘息也。隨月消長,早曰潮,晚曰汐。  又州名。 《廣輿記》本南海揭陽地,隋曰潮州,唐曰潮陽,明爲潮州府。  又伺潮,雞名。 《述異記》伺潮雞,潮水上則鳴。  又望潮,魚名,出台州臨海縣。 《說文》本作𣶃。



谜语

"潮" 为谜底的谜语

  1. 十月早晨雨水多 (打一汉字)

  2. 【解释】 十+月+早+氵=潮。


  3. 水20日月 (打一汉字)

  4. 【解释】 水+十+日+十+月=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