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èn     
注音:ㄈㄣˋ
部首:
总笔画:21

统一码:U+7035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9181

五笔86:IOLW

仓颉:EFDC

规范编号:56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28725

CSS代码:\7035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点 撇 横 竖 撇 点 竖 折 横 竖 横 横 竖 竖 横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fèn   ㄈㄣˋ

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


irrigation des champs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fèn

<动>
(1) 水由地面下喷出漫溢 [gush] 有水涌出,名曰神瀵。——《列子·汤问》 (2) 又如:瀵泉(陕西把从地层深处喷出地表的水叫做瀵泉)



國語辭典

ㄈㄣˋ

fèn 

水自地下喷涌而出。 《尔雅·释水》:「瀵,大出尾下。」 宋·邢昺·疏:「尾,犹底也。言源深大出于底下者名瀵。」 唐·刘禹锡〈机汲记〉:「虽瀵涌于庭,莫尚其霈洽也。」


ㄈㄣˋ

fèn 

喷涌出的泉水。 《列子·汤问》:「山名壶领,状若甔甀,顶有口……有水涌出,名曰神瀵。」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上】
部首:
总笔画:21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7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問切,音糞。水名。 《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疏》尾,猶底也。言其源出于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水經注》南瀵水,出汾隂縣南。  又神瀵,出終北國。 《列子·湯問篇》終北國有山,名壷領,狀如甔甀,頂有口,名曰滋穴,有水湧出,名曰神瀵,臭過椒蘭,味同醪醴。  又《集韻》普悶切,音噴。義同。  又《廣韻》匹問切《集韻》芳問切,𠀤湓去聲。水浸也。 《郭璞·江賦》翹莖瀵蘂。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方問切

水浸也。从水糞聲。《爾雅》曰:“瀵,大出尾下。”

『清代:段玉裁』


水漫也。
漫各本作浸。今依集韵訂。說文水部無漫。當作曼。曼者、引也。瀵者、水之引而愈出也。曼瀵聲類相近。
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