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ián     
注音:ㄑㄧㄢˊ
部首:
总笔画:22

统一码:U+704A

字形分析:独体结构

四角:31127

五笔86:IAQH

仓颉:EMUB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28746

CSS代码:\704A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横 折 撇 折 横 折 撇 折 横 竖 折 横 竖 折 点 撇 横 竖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Qián

<名>
古地名 [Qian town]。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



國語辭典

ㄑㄧㄢˊ

qián 

参见「灊水 」条。 县名。故城在今大陆地区安徽省霍山县东北三十里。 《读史方舆纪要·卷二六·江南八·庐州府》:「灊城,春秋时楚之潜邑,……汉置灊县,属庐江郡。」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上】
部首:
总笔画:22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8

《唐韻》昨鹽切《集韻》《韻會》慈鹽切,𠀤音潛。水名。 《說文》水出巴郡宕渠,西南入江。  又縣名。 《史記·吳世家》以兵圍楚之六灊。 《註》灊在廬江六縣西南。  又《廣韻》徐林切《集韻》徐心切,𠀤音尋。  又《廣韻》才林切《集韻》才淫切,𠀤音鬵。  又《廣韻》昨淫切《集韻》鋤簪切,𠀤音岑。義𠀤同。○按《說文》从水鬵聲。鬵,上从兂。《正字通》誤从旡,非。今改正。


《说文解字》

【卷十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昨鹽切

水。出巴郡宕渠,西南入江。从水鬵聲。

『清代:段玉裁』


灊水。出巴郡宕渠。西南入江。
巴郡宕渠、二志同。今順慶府渠縣縣東北七十里有宕渠城是也。前志宕渠下曰。灊水西南入江。不曹水出東北南入灊。水經於江水曰。又東北至巴郡江州縣東。強水、涪水、漢水、白水、宕渠水五水合南流注之。酈云。宕渠水卽潛水渝水矣。水經又曰。潛水出巴郡宕渠縣。又南入於江。按許云西南入江。則此水必合嘉陵江至合州入江。未詳今之何水。鄭注禹貢梁州曰。漢別爲潛。其穴本小。水積成澤。流與漢合。蜀都賦。演以潛沫。劉逵云。禹貢梁州沲潛旣道。有水從漢中沔陽縣南流。至梓潼漢壽縣入穴中。通岡山下。西南潛出。今名伏水。舊說云禹貢潛水也。劉澄之、酈道元說與逵略同。或以今保寧府廣元縣之由七盤關經神宣驛又經龍洞口至朝天驛北穿穴而出入嘉陵之水證之。此水甚小。殆非是。況所由非宕渠也。班、許皆不釋禹貢。以灊水系諸宕渠縣。云西南入江。許云出宕渠。班則不云出宕渠。然則灊是入西漢以入江之水。今不能定爲何水耳。
从水。鬵聲。
昨鹽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