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撇 撇 点 横 竖 竖 横 撇 点
ㄏㄨㄥ
用火烤干或藉火取暖。 如:「烘干」、「烘手」。 《水浒传·第一○回》:「小人是牢城营差使人,被雪打湿了衣裳,借此火烘一烘。」 衬托、陪衬。 如:「烘托」。 宋·范成大〈春后微雪一宿而晴〉诗:「朝暾不与同云便,烘作晴空万缕霞。」 宋·辛弃疾〈满江红·可恨东君〉词:「更天涯、芳草最关情,烘残日。」
《唐韻》呼東切《集韻》《韻會》呼公切《正韻》呼洪切,𠀤音𩐠。 《爾雅·釋言》烘,燎也。 《廣韻》火貌。 《詩·小雅》卬烘于煁。 又《廣韻》戸公切《集韻》胡公切,𠀤音洪。義同。 又《集韻》居容切,音恭。 《詩·小雅》卬烘于煁。 《釋文》孫炎音恭。 又《集韻》《類篇》𠀤渠容切,音蛩。義同。 又《廣韻》《集韻》𠀤胡貢切,音閧。 《廣韻》火貌。 又《集韻》一曰火乾物。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貢切,音戇。 《廣韻》火乾也。 《集韻》或作灴。
切部: 呼東切
『清代:段玉裁』
云尞者、燔柴之義之引伸也。小雅白華。卬烘于煁。毛傳及釋言皆曰。烘、燎也。
呼東切。詩釋文引說文巨凶甘凶二反。
"烘" 为谜底的谜语
与火共舞 (打一字)
【解释】 烘(hōng)用火或蒸气使身体暖和或使物体变热、干燥:~箱。~手。~干(gān)。~烤。~焙。
秋后相逢拱手别 (打一字)
【解释】 “秋”字的后半部分为“火”;“拱”字的“手”离别了,余下“共”;合成“烘”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