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点 点 点 点
<形>
(1) 着急 [worry] 假如你焦他没有房屋,何不替他娶上一个孙媳妇。——《儒林外史》 (2) 又如:焦劳(焦躁不安);焦躁(着急而烦躁);焦闷(焦躁烦闷); (3) 干燥 [dry] 少洎之则焦而不熟。——《吕氏春秋·应言》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 烧焦的 [burnt;charred]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酥,脆 [fragil]。如:麻花炸得真焦
<名>
(1) 物体烧焦所产生的气味 [charred taste] 焦,臭也。——《广雅》 其臭焦。——《礼记·月令》 (2) 如:焦苦、焦味(物体烧焦发出的气味) (3) 焦炭 [coke]。如:煤焦;炼焦;结焦;焦比;焦炉 (4) [中医]∶人体内水谷道路、气所始终的部位 [warmer]。如:三焦;下焦 (5) 焦点 [focus]。如:焦距 (6) 三焦 [triple warmer]。如:焦原 (7) 焦耳的简称 [joule]——符号J (8) 古国名 [Jiao state]。姬姓,在今河南陕县南,春秋时灭亡
ㄐㄧㄠ
物体经过火烧后,变黄黑脆硬的样子。 如:「焦黑」、「焦土」、「焦馒头」、「焦油条」。 干燥、干枯。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
ㄐㄧㄠ
物体经火烧而致枯黑、脆硬。 如:「烧焦」。 《左传·哀公二年》:「卜战,龟焦。」 烦恼、著急。 如:「焦虑」。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二首之三三:「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假如你焦他没有房屋,何不替他娶上一个孙媳妇,一家一计过日子?」
ㄐㄧㄠ
国名。周代姬姓诸侯国,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河南省陕县南。 姓。如汉代有焦延寿。
《唐韻》卽消切《集韻》《韻會》《正韻》兹消切,𠀤音蕉。 《說文》本作𤓪。火所傷也。 《玉篇》火燒黑也。 又炙也。 《禮·月令》其味苦,其臭焦。 《註》火之臭味也。凡苦焦者皆屬焉。 《左傳·哀二年》卜戰龜焦。 《禮·問喪》傷腎乾肝焦肺。 《史記·越世家》苦身焦思。 又《史記·扁鵲傳》別下于三焦膀胱。 《註》正義曰:八十一難云:三焦者,水穀之道路也,氣之所終始也。上焦在心下,下鬲在胃上也。中焦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也。下焦在臍下,當膀胱上口也。 《廣韻》別作膲。 又國名。 《左傳·僖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揚韓魏皆姬姓也。 《註》焦在陝縣。 《史記·周本紀》褒封神農之後于焦。 《註》地理志,弘農陝縣有焦城,故焦國也。 又《秦本紀》圍焦降之。 《註》括地志云:焦城在陝州城內東北百步,因焦水爲名。周同姓所封。◎按左傳之焦姬姓,神農之後乃姜姓,其所封當別是一焦。周本紀註亦云:在陝縣。誤。 又姓。 《廣韻》神農後,以國爲氏,出南安。 又晉邑名。 《左傳·僖三十一年》許君焦瑕。 《註》晉河外五城之二邑。 又《詩·小雅》整居焦穫。 《爾雅·釋地》十藪,周有焦穫。 《註》今扶風瓠中是也。 又《晏子·外篇》東海有蟲,巢于蟁睫,命曰焦冥。 又焦明,鳥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掩焦明。 《註》焦明似鳳。通作鷦。 又《韻會》通作燋。詳燋字註。 《集韻》或作㸈。 又《集韻》慈焦切《正韻》慈消切,𠀤音樵。 《集韻》焦夷,楚地名。 《左傳·僖二十三年》楚伐陳取焦夷。 《註》焦,譙縣也。夷一名城父。皆陳邑。 又與憔通。 《班固·答賔戲》朝爲榮華,夕而焦𢈼。 又《集韻》將由切,音啾。𨥏屬。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