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横 竖 折 点 撇 横 竖 横 横 点 点 点 点
气味或烟气接触物品,引申为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品行、习惯的影响:~染。~陶。~制。利欲~心。 火烟上出:~蒸。 气味刺激人:臭气~人。 暖和:~风。
<名>
(1) 黄昏。通“曛” [dusk] 至熏夕,极欢而去。——《后汉书·赵壹传》 (2) 又如:熏夕(黄昏) (3) 熏炉。用于熏香的炉子 [smoking stove]。如:熏笼(有笼覆盖的薰炉。可用以熏烤衣服)
<形>
(1) 温和,和暖 [warm] 熏风自南至,吹我池上林。——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 (2) 和悦的样子 [gentle] 公尸来止熏熏。——《诗·大雅·凫鷖》 (3) 另见 xùn
<动>
(1) 〈方〉∶煤气使人窒息中毒 [get gas poisoning]。如:炉子安上烟筒,就不至于熏着了 (2) 另见 xūn
ㄒㄩㄣ
烟火向上冒。 《说文解字·屮部》:「熏,火烟上出也。」 用烟熏。 《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唐·李商隐〈无题〉诗四首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烟、气等)侵袭。 如:「臭气熏人」。 《乐府诗集·卷六五·杂曲歌辞五·南朝宋·鲍照·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霑衣。」 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用香料涂身。 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一种烹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叶等的火烟烧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 如:「熏鱼」。
ㄒㄩㄣ
暖和的。 如:「熏风」。
ㄒㄩㄣ
和悦的。参见「[[熏熏]]」条。
ㄒㄩㄣˋ
窒息而中毒。 如:「小心不要被煤气熏著了。」
ㄒㄩㄣˋ
声名狼藉。 如:「这个人都熏了,谁也不愿与他共事。」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許云切,音薰。 《說文》本作𡼡。 《玉篇》本作𡼡。 《類篇》隷作熏。 《說文》火煙上出也。从屮从黑,屮黑熏象也。 《玉篇》熱也。 《廣韻》火氣盛貌。同燻。 《詩·豳風》穹窒熏䑕。 又《大雅》憂心如熏。 《傳》熏,灼也。 《釋文》熏,本又作燻。 《周禮·秋官·翦氏》以莽草熏之。 又《詩·大雅》公尸來止熏熏。 《傳》熏熏,和悅也。 《箋》熏熏,坐不安之貌。 《釋文》熏,說文作醺。醉也。 又《蔡邕·釋誨》下獲熏胥之辜。 《註》謂相熏烝得罪也。 又《呂氏春秋》東南曰熏風。 又《後漢·趙壹傳》陟遂與言談,至熏夕,極歡而去。 又通作薰。 《易·艮卦》厲薰心。 《後漢·馬廖傳》聲薰天地。 又《集韻》吁運切,音訓。灼也。 又與釁通。 《齊語》三釁三沐之。 《註》釁或爲熏。 又叶須緣切,音宣。 《黃庭經》沐浴盛潔棄肥熏,入室東向誦玉篇。 《正譌》中从𡆧。與囱同。俗从田,誤。
切部: 許云切
『清代:段玉裁』
豳風曰。穹窒熏鼠。
象煙上出。此於六書爲叚借。
此恐學者不達會意。故發明之曰。屮而繼之以黑。此煙上出。而煙所到處成黑色之象也。合二體爲會意。單言上體則爲叚借。與璗本金而从玉同意。故居部末。許云切。十三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