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shāo     
注音:ㄕㄠ
部首:
总笔画:16

繁体字:

统一码:U+71D2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94812

五笔86:OFFQ

仓颉:FGGU

HTML代码:&#29138

CSS代码:\71D2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burn; bake; heat; roast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撇 撇 点 横 竖 横 横 竖 横 横 竖 横 横 撇 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shāo   ㄕㄠˉ

使東西着火:焚~。燃~。~灼。~毀。 用火或發熱的東西使物品受熱起變化:~水。~飯。~磚。~焊。~藍。~料。 一種烹飪方法:~茄子。~雞。 體溫增高:發~。退~。 經烘烤製成的餅:~餅。火~。 一種烈性白酒:~酒。高粱~。 過多的肥料使植物枯萎、死亡。


burn; bake; heat; roast
brutzeln, backen, braten, brennen, fiebern, kochen, schmoren (V, Ess)
brûler,cuire,chauffer,avoir de la fièvre


國語辭典

ㄕㄠ

shāo 

使東西著火。 如:「燃燒」。 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加熱使物體發生變化。 如:「燒飯」、「燒水」、「燒炭」、「燒磚」。 一種烹調方法:➊ ​ 先用油炸,再加湯汁來炒或煮。如:「燒茄子」、「紅燒鯉魚」。➋ ​ 烤。如:「燒烤」、「叉燒」。


ㄕㄠ

shāo 

人因病而體溫失常,發生高熱。 如:「發燒」。


ㄕㄠ

shāo 

燒烤的。 如:「燒餅」、「燒雞」、「燒鴨」。 在音響界極受注目的。 如:「這一張紀念莫札特二百年的選曲唱片,是一張狂熱的燒碟。」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中】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12

《唐韻》式昭切《集韻》《韻會》《正韻》尸招切,𠀤音𤬖。 《說文》𤑔也。 《玉篇》燔也。 《禮·月令》仲夏毋燒灰。 《戰國策》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  又燒當,羌名。 《後漢·西羌傳》至硏十三世孫燒當立。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失照切,音少。 《廣韻》放火。 《韻會》野火曰燒。


《说文解字》

【卷十】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式昭切

爇也。从火堯聲。

『清代:段玉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