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横 竖 横 撇 折 撇 撇
<动>
(1) 选择 [choose]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observe]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ㄨˋ
存在于天地间一切人事物的通称。 如:「天生万物」。 《易经·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列子·黄帝》:「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 指我以外的人、事、境界。相对于「我」而言。 如:「物我两忘」。 《史记·卷二四·乐书》:「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指作品或言谈中的内容。 如:「言之有物」。 《文选·陆机·文赋》:「体有万殊,物无一量。」 典章制度。 《左传·哀公元年》:「复禹之绩,祀夏配天,不失旧物。」 《新唐书·卷九六·杜如晦传》:「方为相时,天下新定,台阁制度,宪物容典,率二人讨裁。」 特指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羊权为黄门侍郎,侍简文坐。帝问曰:『夏侯湛作羊秉叙绝可想。是卿何物?有后不?』」 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诗:「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ㄨˋ
选择。 《左传·昭公三十二年》:「计丈数,揣高卑,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 《淮南子·缪称》:「欲知天道察其数,欲知地道物其树,欲知人道从其欲。」 寻求。 如:「物色」。
《唐韻》文弗切《集韻》《韻會》《正韻》文拂切,𠀤音勿。 《說文》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數,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玉篇》凡生天地之閒,皆謂物也。 《易·乾卦》品物流形。 又《无妄》先王以茂對時,育萬物。 《周禮·天官·大宰》九貢,九曰物貢。 《註》物貢,雜物,魚鹽橘柚。 又《玉篇》事也。 《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 《疏》物,事也。 《禮·哀公問》敢問何謂成身,孔子對曰:不過乎物。 《註》物,猶事也。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鄕三物敎萬民,而賔興之。 又《詩·小雅》比物四驪。 《傳》物,毛物也。 《又》三十維物,爾牲則具。 《周禮·春官·雞人》掌共雞牲,辨其物。 《註》謂毛色也。 又《夏官·校人》凡軍事,物馬而頒之。 《疏》物卽是色。 《楚語》毛以示物。 又《周禮·地官·卝人》若以時取之,則物其地,圖而授之。 《註》物地,占其形色,知鹹淡也。草人,以物地相其宜而爲之種。 《左傳·昭三十二年》物土方。 《註》物,相也,相取土之方面。 又《玉篇》類也。 《左傳·桓六年》丁卯,子同生。公曰:是其生也,與吾同物。 《註》物,類也。謂同日。 又《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 《疏》物者,財也。以三酒所成有時,故豫給財,令作之也。 又《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 《註》不物,衣服視占不與衆同,及所操物不如品式者。 又《周語》神之見也,不過其物。 《註》物,物數也。 又《廣韻》旗名。 《周禮·春官·司常》雜帛爲物。 又叶去聲。 《唐韻正》符沸反。 《揚子·太玄經》人人物物,各由厥彙。 《阮籍·東平賦》及至分之國邑,樹之表物,四時儀其象,隂陽暢其氣。 又叶微律切。 《班固·東都賦》指顧倏忽,獲車己實。樂不極盤,殺不盡物。 又叶微月切。 《蘇軾·四達齋銘》孰如此閒,空洞無物。戸牖盍開,廓焉四達。達,陀悅切。
切部: 文弗切
『清代:段玉裁』
牛爲物之大者。故物从牛。與半同意。
戴先生原象曰。周人以
"物" 为谜底的谜语
勿要站在牛旁边 (打一字)
勿要出丑 (打一字)
【解释】 丑在十二生肖里是牛的意思,加上“勿”合为“物”。本字意思: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内容,实质:言之有~。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
请勿放牛 (打一字)
【解释】 请“勿”与“牛”放在一起,成“物”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