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
总笔画:12

统一码:U+7318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42200

五笔86:QTRJ
五笔98:QTTJ

仓颉:KHHBN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29464

CSS代码:\7318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fierce dog; furious, frenzied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撇 撇 横 横 竖 折 竖 竖 竖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ì

<名>
(1) 狂犬,猛犬。比喻暴狂之徒 [mad dog] 唯东有猘,唯西有虺。颠覆朋邻,我余有几!——唐· 韩愈《祭马仆射文》 (2) 又如:猘子(小疯狗。喻指勇猛的少年)

词性变化


  zhì  

<形>

(1) [狗] 疯狂 [(of dog) becomes mad] 见有猘狗,啮人百节,肌肉散落,流血蔽地。——唐· 戴君孚《广异记》 (2) 又如:猘犬(猘狗。疯狗) (3) 凶猛的样子 [fierce]。如:猘狂(猖狂);猘儿(指三国吴孙策。亦喻年少勇猛的人)




國語辭典

ㄓˋ

zhì 

发狂的。 《淮南子·泛论》:「畏罪而恐诛,则因猘狗之惊,以杀子阳。」


ㄓˋ

zhì 

凶狠、蛮横。 元·郝经〈青州山行〉:「初从霸国后,往往逞凶猘。」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下】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8

《集韻》征例切,音制。本作狾。或作瘈。詳狾字註。  又《集韻》《韻會》𠀤居例切,音罽。義同。 《淮南子·氾論訓》猘狗之驚,以殺子陽。 《集韻》或作狾瘈𪘥。  又《集韻》吉詣切,音計。或作狾。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