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 折 撇 折 竖 横 竖 折 竖 竖 横
气势大,力量大:~将。~士。~烈。勇~。 忽然,突然:~然。~省(xǐng )(亦作“猛醒”)。~可(突然,陡然)。~不防。 严厉:宽以济~。 凶暴:苛政~于虎。~禽。~兽。~戾。~悍。 古哺乳动物,长毛的象:~犸。
<形>
(1) 凶恶可怕 [fierce;ferocious;violent] 公之狗甚猛。——《韩诗外传》 粗厉猛起。——《礼记·乐记》 苛政猛于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如猛兽奇鬼。——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猛利(犹凶暴);猛戾(凶暴乖张);猛急(犹暴躁);猛暴(凶残暴戾) (3) 勇猛;威猛 [valiant] 威而不猛。——《论语》 便捷猛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命猛将统兵。——《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陶潜《咏荆轲》 (4) 又如:猛进(勇猛精进);猛决(勇猛果决);猛勇(威猛勇敢);猛气(勇猛的气势和气概) (5) 严厉 [severe]。如:猛法(严酷的法令);猛峻(严峻);猛厉(严厉刚烈;严酷,严厉) (6) 猛烈(强烈;刚烈) [fierce;violent;vigorous] 火烈风猛。——《资治通鉴》 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 (7) 又如:猛火(猛烈燃烧的火);猛迅(猛烈而迅速);凶猛(凶恶强大)
<副>
(1) 忽然,突然 [suddenly] [荀]彧猛省曰:“吾儿忘却!”——《三国演义》 (2) 又如:猛不乍(突然);猛古丁(突然);猛可(突然);猛生,猛乍(突然) (3) 非常,甚 [very] 阅史披图,猛欲追谟于贤圣;宵衣旰食,每勤顾问于臣邻。——明· 陈汝元《金莲记》
ㄇㄥˇ
勇敢、勇武。 如:「勇猛」、「威猛」。 汉·高祖〈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凶恶、凶暴。 如:「凶猛」、「猛虎」、「猛兽」。 剧烈、强烈。 如:「猛烈」、「药性很猛」。 唐·皮日休〈桃花赋〉:「狂风猛雨,一阵红去。」
ㄇㄥˇ
急遽、急速。 如:「突飞猛进」。 忽然、突然。 如:「猛然回头」。 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一折》:「我若是前街上猛撞见,若是后巷里厮逢著。」 《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玉人尽日恹恹地,猛被笙歌惊破睡。」
ㄇㄥˇ
姓。如春秋时宋有猛获。
《唐韻》莫杏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梗切,𠀤音蜢。 《說文》健犬也。 又𡝹氏,獸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鋋猛氏。 《註》郭璞曰:今蜀中有獸,狀如熊而毛淺,有光澤,名猛氏。 又《玉篇》健也。 《廣韻》勇猛。 《禮·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 又《玉篇》嚴也。 《左傳·昭二十年》惟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玉篇》惡也,害也。 《禮·檀弓》苛政猛于虎。 又虎猛縣,屬西河郡。猛陵縣,屬蒼梧郡。皆見《前漢·地理志》。 又山名。 《淮南子·地形訓》汝出猛山。 又姓。 《廣韻》左傳晉大夫猛獲之後。
切部: 莫杏切
『清代:段玉裁』
叚借爲凡健之偁。
莫杏切。古音在十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