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xīng     
注音:ㄒㄧㄥ
部首:
总笔画:13

统一码:U+7329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46215

五笔86:QTJG

仓颉:KHAHM

规范编号:50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29481

CSS代码:\7329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pecies of orangutan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撇 竖 折 横 横 撇 横 横 竖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xīng   ㄒㄧㄥˉ

〔~~〕哺乳动物,猿类,毛赤褐色,前肢长,无尾,吃野果。产于南洋群岛的森林中。简称“猩”,如“~红”。


species of orangutan
Affe (S, Bio)​,Orang Utan (S, Bio)
sing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xīng

<名>
(1) 猩猩的省称 [orangutan] (2) 〈形〉 鲜红色 [scarlet red] 俄而大轿内抬着一个乌帽猩袍的官府来了。——《红楼梦》



國語辭典

ㄒㄧㄥ

xīng 

参见「[[猩猩]]」条。


ㄒㄧㄥ

xīng 

色红如猩血。 唐·韩偓〈已凉〉诗:「碧阑杆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红楼梦·第一回》:「俄而大轿内抬著一个乌纱猩袍的官府过去。」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下】
部首:
总笔画:13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9

《唐韻》《集韻》𠀤桑經切,音星。 《說文》猩猩,犬吠聲。从犬,星聲。  又《廣韻》所庚切《集韻》《韻會》《正韻》師庚切,𠀤音生。 《玉篇》猩猩,如狗,面似人。 《廣韻》猩猩,似猿。 《爾雅·釋獸》猩猩,小而好啼。 《註》山海經曰:人面豕身,能言語。今交阯封谿縣出猩猩,狀如貛㹠,聲似小兒啼。 《禮·曲禮》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玉篇》亦作狌。


《说文解字》

【卷十】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桑經切

猩猩,犬吠聲。从犬星聲。

『清代:段玉裁』


猩猩、犬吠聲。
遠聞犬吠聲猩猩然也。
从犬。星聲。
桑經切。十一部。按禮記、爾雅皆有猩猩。記曰。猩猩能言。猩猩亦作狌狌。許不錄狌字。猩字下亦不言獸名。豈以形乍如犬因之得名故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