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óu     
注音:ㄧㄡˊ
部首:
总笔画:13

繁体字:

统一码:U+7336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48264

五笔86:QTUG

仓颉:KHTCW

HTML代码:&#29494

CSS代码:\7336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折 撇 点 撇 横 竖 折 撇 折 横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yóu   ㄧㄡˊ

獸名。猴類,也叫猶湖,形似麂。《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 犬子。《集韻•尤韻》:「猶,《説文》:『隴西謂犬子為猶。』」 五尺犬。《尸子》卷下:「五尺大犬為猶。」 同;和……一樣。如:雖死猶生;過猶不及。《廣韻•尤韻》:「猶,似也。」 均;同樣地。《論語•堯曰》:「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欺詐。《廣雅•釋詁二》:「猶,欺也。」 可;可以。《玉篇•犬部》:「猶,可也。」 通「猷」。圖謀;謀劃。《詩•小雅•釆苞》:「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通「猷」。道;法則。《商君書•賞刑》:「明賞之猶至於無賞也,明刑之猶至於無刑也,明教之猶至於無教也。」 通「猷」。道路。《爾雅•釋宫》「猷,行道也」 通「猷」。言;談。《玉篇•犬部》:「猶,言也。」 通「猷」。圖畫。《爾雅•釋言》「猷,圖也」 通「猷」。順。《詩•周頌•般》:「嶞山喬嶽,允猶翕河。」 副詞。表示程度。相當於「已」、「太」。《爾雅•釋詁下》「猷,已也」 副詞。表示某種情況持續不變。相當於「仍」、「仍然」。如:記憶猶新;言猶在耳。《儀禮•大射》:「司射猶挾一个,去扑,與司馬交于階前。」 連詞。尚且。多與「況」配合使用,表示反問。《玉篇•犬部》:「猶,尚也。」 連詞。如果。多與連詞「則」相呼應,表示假設關係。《左傳•昭公二十七年》:「天既禍之,而自福也,不亦難乎?猶有鬼神,此必敗也。」 通「由」。從。《孟子•公孫丑上》:「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 通「由」。因,由於。《公羊傳•莊公四年》:「紀侯之不誅,至今有紀者,猶無明天子也。」 通「訧」。也作「尤」。罪過;責怪。《詩•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和悅貌。也作「油」。《莊子•逍遥遊》:「宋榮子猶然笑之。」 臭草。後作「蕕」。借指惡臭。《管子•地員》:「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通「欲(yù)」。打算。《周禮•秋官•小行人》:「其悖逆、暴亂、作慝、猶犯令者為一書。」 通「誘(yòu)」。誘導。《莊子•人間世》:「雖然,止是耳矣,夫胡可以及化猶師心者也。」 姓。《姓觽•尤韻》:「猶,《千家姓》云:西平族。」


 

yáo   ㄧㄠˊ

同「䚻(謡)」。徒歌,無音樂伴奏的歌唱。《集韻•宵韻》:「䚻,《説文》:『徒歌。』或作猶。」 通「搖」。搖動。《禮記•檀弓下》:「人喜則斯陶,陶斯咏,咏斯猶,猶斯舞。」


like, similar to, just like, as
als ob; wie; gleich ,dennoch, doch; noch immer ,schikanieren (V)​,You (Eig, Fam)
comme,encore


國語辭典

ㄧㄡˊ

yóu 

一種野獸,似猴而性多疑。 《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江水注》:「山多猶猢,似猴而短足,好遊巖樹。」 謀略。 《詩經·大雅·常武》:「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通「猷」。 姓。如宋代有猶道明。


ㄧㄡˊ

yóu 

如同。 如:「過猶不及」、「雖死猶生」。 《孟子·梁惠王上》:「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ㄧㄡˊ

yóu 

仍舊、還。 如:「記憶猶新」、「言猶在耳」。 《論語·微子》:「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尚且。 《左傳·宣公十二年》:「困獸猶鬥,況國相乎?」


《康熙字典》

【巳集】
【巳集下】
部首:
总笔画:13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9

《唐韻》以周切《集韻》《韻會》夷周切,𠀤音由。 《說文》玃屬。从犬,酋聲。 《集韻》居山中,聞人聲豫登木,無人乃下。世謂不決曰猶豫。或作𧳫。 《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 《註》健上樹。 《禮·曲禮》所以使民決嫌疑,定猶與也。 《疏》猶與,二獸,皆進退多疑。人多疑惑者似之,故謂之猶與。 《淮南子·兵略訓》擊其猶猶,凌其與與。  又《說文》隴西謂犬子爲猶。  又《廣韻》似也。 《詩·召南》寔命不猶。 《傳》猶,若也。  又《小雅》淑人君子,其德不猶。 《禮·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  又《集韻》可止之辭也。 《詩·魏風》上愼旃哉,猶來無止。 《傳》猶,可也。  又本作猷。 《詩·小雅》克壯其猶。 《傳》猶,道也。 《箋》猶,謀也,兵謀也。 《疏》能光大其運謀之道。 《又》謀猶回遹。 《箋》謀爲政之道。  又《大雅》王猶允塞。 《箋》猶,謀也。  又《廣韻》尚也。 《禮·檀弓》仲子亦猶行古之道也。  又《詩·周頌》嶞山喬嶽,允猶翕河。 《箋》猶,圖也。小山及高嶽,皆信按山川之圖而次序祭之。  又夷猶。 《禮·檀弓》君子蓋猶猶爾。 《註》疾舒之中。 《楚辭·九歌》君不行兮夷猶。  又《管子·地員篇》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又《前漢·地理志》厹猶縣,屬臨淮郡。  又姓。 《正字通》宋猶道明。  又《集韻》《正韻》𠀤餘招切,音遙。 《集韻》本作䚻。徒歌也。或作謠。  又與搖通。 《禮·檀弓》咏斯猶,猶斯舞。 《註》猶當爲搖,謂身動搖也。秦人猶搖聲相近。 《釋文》猶依註作搖,音遙。  又《廣韻》《集韻》𠀤居祐切,音究。 《爾雅·釋獸音義》弋又反。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余救切,音柚。 《爾雅·釋獸音義》羊救反。  又叶余久切,音酉。 《詩·小雅》式相好矣,無相猶矣。好叶許厚反。


《说文解字》

【卷十】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以周切

玃屬。从犬酋聲。一曰隴西謂犬子爲猷。

『清代:段玉裁』


玃屬。
釋獸曰。猶如麂。善登木。許所說謂此也。曲禮曰。使民決嫌疑。定猶豫。正義云。說文。猶、玃屬。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