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折 横 横 竖
<名>
(1) 地支的第九位 [the ninth of the twelve Earth Branches] (2) 与天干相配用以纪年。如1944年为甲申年 (3) 用以纪月,即农历七月 (4) 用以纪日 (5) 用以纪时,即十五时至十七时为申时 申末酉初,虹亘中天,日气蒸云,竟天作黄金色。——《三元里抗英》 又如:申牌(十二时辰之一。指十五时至十七时);申酉戌亥(申:15—17时;酉:17—19时;戌:19—21时;亥:21—1时) (6) 周时国名。姜姓,传为伯夷之后。故城在今河南省南阳市 [Shen state]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诗·王风》 (8) 姓
<形>
明,明白 [clear] 利口倾险,反乱国家,罪无申证,狱不讯鞠。——《后汉书》
<副>
(1) 重复,一再 [repeatedly;oftentimes;again and again] 伊尹申告于王。——《书·太甲》 又如:申告(反复告诫);申言(再次陈说;重复述说)
ㄕㄣ
陳述、說明。 如:「申訴」。 《楚辭·屈原·九章·抽思》:「道卓遠而日忘兮,願自申而不得。」 舒展。 漢·桓寬《鹽鐵論·利議》:「乃安得鼓口舌,申顏眉,預前論議是非國家之事也。」 《文選·曹植·洛神賦》:「申禮防以自持。」 通「伸」。
ㄕㄣ
地支的第九位。 時辰名。約當下午三時至五時。 國名。故址約於今大陸地區河南省南陽縣北方。 姓。如戰國時韓有申不害。
ㄕㄣ
再、重複。 《文選·陸機·辯亡論》:「而加之以篤固,申之以節儉。」 《資治通鑑·卷一一五·晉紀三十七·安帝義熙六年》:「卿且申一戰,死復何晚!」
《唐韻》《集韻》失人切《韻會》《正韻》升人切,𠀤音身。十二支之一。 《爾雅·釋天》太歲在申,曰涒灘。 《釋名》申,身也。物皆成,其身體各申束之,使備成也。 《史記·律書》七月也。律中夷則,其於十二子爲申。申者,言隂用事,申賊萬物。 又重也。 《易·𢁉卦》重𢁉以申命。 《書·堯典》申命義叔。 《傳》申,重也。 《後漢·朱暉傳》願將軍少察愚言,申納諸儒。 又致也。 《禮·郊特牲》大夫執圭,而使所以申信也。 又舒也。 《武王弓銘》屈申之義,廢興之行,無忘自過。 《班彪·北征賦》行止屈申,與時息兮。 又欠伸也。 《莊子·刻意篇》熊經鳥申。 又《博雅》申申,容也。 《論語》子之燕居,申申如也。 《朱註》申申,其容舒也。 又姓。 《史記·三皇本紀》神農五百三十年,而軒轅氏興焉,其後有州甫申呂,皆姜姓之後,𠀤爲諸侯。 又申屠,複姓。 又國名。 《詩·王風》彼其之子,不與我戍申。 《傳》申,姜姓之國。 《左傳·隱元年》鄭武公娶於申。 《註》申國,今南陽宛縣。 又州名。 《韻會》春秋時屬楚,秦南陽郡,後魏爲郢州,周爲申州。 又山名。 《山海經》申山,其上多穀柞,其下多杻橿。 又北二十里曰上申之山。 又池名。 《左傳·文十八年》夏五月公遊于申池。 《註》齊南城西門名申門,左右有池。 又矢名。 《晉語》乾時之役,申孫之矢集於桓鉤。 《註》申孫,矢名。 又草名。 《淮南子·人閒訓》申𦯝,杜茞,美人之所懷服也。 《註》申𦯝,杜茞,皆香草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思晉切,音信,伸也。 又《集韻》試刃切,音眒。引也。
"申" 为谜底的谜语
一字中间有四嘴,既有头儿又有尾 (打一字)
未完待续 (打一字)
【解释】 十二地支“未”,完了就续上“申”。申有多种解释。信阳市简称;上海市别称;申氏;夏朝四岳之后被封于“申”,部落联盟首领就叫做“申”等。
惹事生非爱出头,中间出现四张口 (打一字)
日上杆中 (打一字)
木棍上边串个太阳 (打一汉字)
【解释】 太阳就是日,加上一竖是申。
明月横空飞神剑 (打一字)
旧车一一被淘汰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