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     
注音:ㄧˋ
部首:
总笔画:12

繁体字:

统一码:U+7570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60801

五笔86:LAWU

仓颉:WTC

HTML代码:&#30064

CSS代码:\7570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折 横 竖 横 横 竖 竖 横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ㄧˋ

不同的:~乎。~說。~常。~己(與自己意見不同或利害相衝突的人)。~端(舊時指不符合正統思想的主張或教義,如“~~邪說”)。~化。~性。~樣。大同小~。~曲同工。 分開:離~。~居。 另外的,別的:~日。~地。~國。~鄉。~類。 特別的:奇~。~聞。~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 奇怪:驚~。詫~。怪~。


different, unusual, strange
Verschiedenheit, Differenz (S)​,ungewöhnlich, außergewöhnlich, fremd, fremdartig (Adj)​,ungleich, verschieden, anders (Adj)​,iso, iso- (Eig, Chem)
différent,étrange,exceptionnel


國語辭典

ㄧˋ

 

特別的、不平常的。 如:「異士」、「異術」。 《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傳》:「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後漢書·卷五八·臧洪傳》:「洪體貌魁梧,有異姿。」 另外的、其他的。 《呂氏春秋·士容論·上農》:「農不敢行,賈不敢為異事。」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不同的。 如:「異口同聲」。 《書經·旅獒》:「王乃昭德之致於異姓之邦,無替厥服。」 唐·盧照鄰〈南陽公集序〉:「異議蜂起,高談不息。」


ㄧˋ

 

分開。 《禮記·曲禮上》:「群居五人,則長者必異席。」 《史記·卷六八·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奇怪。 《後漢書·卷四四·徐防傳》:「防體貌矜嚴,占對可觀,顯宗異之。」 晉· 陶淵明〈桃花源記〉:「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


ㄧˋ

 

奇怪異事物。 如:「標新立異」。 《公羊傳·隱公三年》:「己巳,日有食之,何以書,記異也?」 姓。如唐代有異牟尋。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上】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7

《唐韻》《集韻》《韻會》羊吏切《正韻》以智切,𠀤移去聲。 《說文》分也,从廾从𢌿。𢌿予也。 《博雅》異分也。 《史記·商君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  又不同也。 《書·旅獒》王乃昭德之,致于異姓之邦。 《禮·儒行》同弗與異弗非也。 《疏》謂彼人與己之疏異,所爲是善,則不非毀之也。  又怪也。 《釋名》異者,異於常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據有異焉。 《註》異猶怪也。 《史記·屈賈傳》化爲異物兮,又何足患。  又奇也。 《周禮·地官·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 《註》珍異,四時食物。 《史記·仲尼弟子傳》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  又違也。  又姓。唐異牟尋歸唐,冊封南詔王,今白水蠻有此姓。  又異,翹草名。 《爾雅·釋草》連異翹。  又無名異藥名,主治金創折傷。  又《韻補》叶延知切,音怡。 《詩·邶風》洵美且異。叶下貽。  又叶弋質切,音逸。 《詩·小雅》亦祇以異。 《朱註》逸織反。 《無名氏樂德歌》所見奇異,叶甘美酒食。


《说文解字》

【卷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羊吏切

分也。从廾从畀。畀,予也。凡異之屬皆从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