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īng     
注音:ㄉㄧㄥ
部首:
总笔画:7

统一码:U+7594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121

五笔86:USK

仓颉:KMN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0100

CSS代码:\759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arbuncle, boil, ulcer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撇 点 横 横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īng   ㄉㄧㄥˉ

中医学指病理变化急骤并有全身症状的恶性小疮:~毒。~疮。


carbuncle, boil, ulcer
furoncle,bubon,ulcère vénérie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dīng

<名>
病名,即疔疮 [furuncle]。一般发于颜面及手足等部位,根深形小,其状如钉,故名。如:红丝疔;蛇头疔



國語辭典

ㄉㄧㄥ

dīng 

病名。一种毒疮。形状类似豌豆,常生于表皮内毛囊汗腺等处。初起形如粟粒,上有白色脓头,肿硬剧痛,患者每发寒热。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中】
部首:
总笔画:7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2

《集韻》當經切,音丁。病創。 《方書》疔形有十三種,紅絲疔宜急用針刺斷疔腫,痛者取菊花葉,搗汁傅之。冬月用菊根,效同。  又《集韻》籀文疒字。詳疒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