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ā     
注音:ㄅㄚ
部首:
总笔画:9

统一码:U+75A4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117

五笔86:UCV

仓颉:KAU

规范编号:49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0116

CSS代码:\75A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car, cicatrix; birthmark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撇 点 横 折 竖 横 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ㄅㄚˉ

伤口或疮平复以后留下的痕迹:伤~。疮~。~痕。 器物上像疤的痕迹:坛子磕了一个~。


scar, cicatrix; birthmark
Kratzer (S)​,Narbe (S)
cicatric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疒( chuáng),巴声。从“疒”表示与疾病有关。本义:疮疤) (2) 同本义 [scab;scar]。 如:伤疤;疮疤 (3) 器物上像疤的痕迹 [mark;trace]。 如:盆上有个疤



國語辭典

ㄅㄚ

 

瘡口或傷口癒合後所留下的痕跡。 如:「刀疤」、「瘡疤」。 明·張自烈《正字通·疒部》:「疤,俗呼瘡痕曰:『疤』。本作瘢。」 類似傷疤的痕跡。 如:「鍋底有個疤。」、「這牆上怎麼坑坑疤疤的?」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中】
部首:
总笔画:9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4

《集韻》邦加切,音巴。筋節病。  又《正字通》瘡痕曰疤,本作瘢。



谜语

"疤" 为谜底的谜语

  1. 肥一半瘦一半 (打一汉字)

  2. 【解释】 肥右边有巴,瘦左边有疒,合起来就是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