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kē     
注音:ㄎㄜ
部首:
总笔画:10

繁体字:

统一码:U+75B4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121

五笔86:USKD

仓颉:KMNR

规范编号:52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30132

CSS代码:\75B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pain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撇 点 横 横 竖 折 横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ㄎㄜˉ

病:沉~(重病)。染~。养~。


illness, sickness, disease; pain
Krankheit, Leiden (S)
maladie,maladi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疒( chuáng),表示与疾病有关,可声。本义:疾病) 同本义 [illness] 疴,病也。——《说文》 时即有口疴。——《洪范·五行传》 (2) 又如:疴疾(又叫疴恙。疾病);疴痒(疾病痛痒);沉疴(重病)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中】
部首:
总笔画:10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5

《唐韻》烏何切《集韻》《韻會》於何切,𠀤音阿。病也。 《前漢·五行志》時卽有口疴。亦作痾。  又《廣韻》枯駕切《集韻》丘駕切,𠀤音髂。小兒驚病。 《廣韻》烏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於何切,𠀤音阿。 《玉篇》同疴,病也。 《前漢·五行志》及人謂之痾。痾,病貌。言𡩻深也。 《後漢·五行志》貌之不恭,是謂不肅。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 《潘岳·閑居賦》常膳載加,舊痾有痊。  又《集韻》阿个切,音椏。義同。


《说文解字》

【卷七】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烏何切

病也。从疒可聲。《五行傳》曰:“時卽有口痾。”

『清代:段玉裁』


病也。
鴻範五行傳鄭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