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ān     
注音:ㄅㄢ
部首:
总笔画:15

统一码:U+7622

字形分析:半包围结构

四角:147

五笔86:UTEC
五笔98:UTUC

仓颉:KHYE

规范编号:53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0242

CSS代码:\7622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car, mole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撇 点 横 撇 撇 折 点 横 点 撇 折 折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ān   ㄅㄢˉ

疮痕,疤瘌,斑点:刀~。疮~。汗~。雀~。 皮肤上的一点:“美玉可以减~。” 缺点或过失。


scar, mole
cicatrices,marques de la petite vérole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bān

<名>
(1) 创伤或疮疖等愈后的疤痕 [scab;scar] 瘢,痍也。从疒,般声。——《说文》 瘢,痕也。——《苍颉篇》 视其面,果有瘢。——《汉书·朱博传》 又如:瘢疣(瘢痕和赘疣);瘢夷(创伤) (2) 皮肤上的斑点 [mark] 两边腮上微微的几点雀瘢。——《红楼梦》 又如:瘢迹(瘢痕;痕迹) (3) 比喻缺点或过失 [error]。 如:瘢疵;瘢痍(比喻过失,缺点)



國語辭典

ㄅㄢ

bān 

瘡痕、疤痕。 《漢書·卷八·宣帝紀》「刑者不可息」句下顏師古注引李斐曰:「若黥劓者,雖欲改過,其創瘢不可復滅也。」 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塞上黃蒿兮枝枯葉乾,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 皮膚上的斑點。如:「雀瘢」。也作「斑」。 過失、罪惡。 《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好則鑽皮出羽,惡則洗垢索瘢。」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中】
部首:
总笔画:15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10

《唐韻》薄官切《集韻》《韻會》《正韻》蒲官切,𠀤音槃。 《說文》痍也。 《徐曰》痍處已愈,有痕曰瘢。 《玉篇》瘡痕也。 《釋名》瘢,漫也。生漫故皮也。 《後漢·馬援傳》吳王好劒客,百姓多瘡瘢。  又馬脊瘡瘢曰瘢耆。 《揚雄·長楊賦》𠵷鋋瘢耆,金鏃淫夷。 《註》瘢耆,馬脊創瘢處也。𠵷字原从口从兗作。


《说文解字》

【卷七】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薄官切

痍也。从疒般聲。

『清代:段玉裁』


痍也。
長楊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