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横 撇 点 横 折 折 折 竖 折 横 折 竖 横 折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ㄩㄥ
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的化脓性及坏死性炎症。多由金黄葡萄球菌引起,呈局部肿胀,中央有许多小孔,呈瘘管状,非常疼痛。有发烧、寒颤等现象,严重时,甚至并发败血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容切,音邕。 《說文》腫也。 《廣韻》癰癤。 《釋名》癰,壅也。氣壅否結,裹而潰也。 《正字通》惡瘡也。有疵癰,赤施,兔齧,走緩四淫。厲癰,脫癰諸名。皆氣血稽留,榮衞不通之所致也。 《後漢·律曆志》驚蟄晷長八尺二寸,未當至而至,多病癰疽脛腫。 又地名。與雍州之雍通。 《後漢·獻帝紀》分涼州河西四郡爲癰州。 《註》謂金城,酒泉,墩煌,張掖。 又邕上聲。 《戰國策》夫癘雖癰腫胞疾。 《釋文》癰,委勇反。 《集韻》亦作臃。 又書作𦡈。 《韻會》或作𤻕。
切部: 於容切
『清代:段玉裁』
肉部曰。腫、癰也。按腫之本義謂癰。引伸之爲凡墳起之名。如上文癅、腫也。痤、小腫也。則非謂癰也。釋名曰。癰、壅也。氣壅否結裏而潰也。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