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撇 横 撇 点 竖 折 竖 竖 横
<形>
(1) 有益, 有利 [beneficial]。如:益鸟 (2) 富裕 [prosperous] 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 (3) 骄傲自满 [conceited and self-satisfied] 有貌愿而益, 有长若不肖。——《庄子》
<副>
(1) 更加 [all the more] 君之疾在肌肤,不治将益深。——《韩非子·喻老》 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孟子》 益狎。——唐· 柳宗元《三戒》 香远益清。——宋· 周敦颐《爱莲说》 敌行益还。——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精益求精;益用伤悼(更加悲伤);益复(更加;越发);益发(更加,越发) (3) 渐渐 [gradually;little by little] 益习其怕,又近出前后(习,熟悉,习惯)。——唐· 柳宗元《三戒》
<名>
(1) 任何一种好处或利益 [advandage;profit;benefit]——跟“害”相对 谦得益。——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无益吾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有益于身。——清· 刘开《问说》 取善之益。 (2) 又如:受益不浅 (3) 州名 [Yi prefecture]。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约当今四川省折多山,云南省怒山、哀牢山以东,甘肃省武都、两当,陕西省秦岭以南,湖北省郧县、保康西北,贵州省除东边以外地区
ㄧˋ
涨、漫出。为「溢」之本字。 清·王筠《说文释例·卷四·形声之美》:「益从水,而溢又加水,然水祇可在皿中,而益之意,即兼有泛溢之意。」 《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增加。 如:「进益」、「延年益寿」。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惧,言诸王,益其禄爵而复之。」 《吕氏春秋·不苟论·贵当》:「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其家必日益,身必日荣矣。」 帮助、补助。 如:「助益」。 《吕氏春秋·光识览·观世》:「与我齐者,吾不与处,无益我者也。」 《战国策·秦策二》:「出私金以益公赏。」
ㄧˋ
好处。 如:「利益」、「收益」。 《书经·大禹谟》:「满招损,谦受益。」 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一:「苟无济代心,独善亦何益。」 姓。如汉代有益强。
ㄧˋ
有好处的。 如:「益友」、「益处」。 富饶。 《史记·卷一二九·殖货传》:「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
ㄧˋ
更加。 如:「精益求精」。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ㄧˊ
(一)之又音。
《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 《廣韻》增也,進也。 《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詩·邶風》政事一𡌨益我。 《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 《禮·曲禮》請益則起。 《論語》益者與。 《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 《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 《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 《莊子·列禦𡨥》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 《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爲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 《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 《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 《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 《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
切部: 伊昔切
『清代:段玉裁』
食部曰。饒、飽也。凡有餘曰饒。易象傳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此水字今補。
說會意之恉。伊昔切。十六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