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横 竖 横 折 点 竖 折 竖 竖 横
<副>
(1) 何不(盍是「何不」的合音) [why not] 盍,何不也。——《玉篇》 盍请济师于王?——《左传·桓公十一年》 子盍从众?——《左传·成公六年》 子盍诘盗?——《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盍杀我?——《国语·晋语一》 盍反其本。——《孟子·梁惠王上》 祭酒计甚善,王盍用之?——《新唐书》 盍驰往油画院。——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2) 为何;什么;怎么 [why] 盍不为行?——《庄子·盗跖》 又如:盍如(何如) 基本解释
<名、动>
〈名、动〉 (形声。从皿,去(gài)声。甲骨文有二“去”,一为来去之去,二为蓋子像形字,“大”像蓋子,“口”或“凵”像器皿,甲骨文“闔”也以此为声。後加“皿”分化出“盍”,“蓋”又被假借別義,所以加“艸”造“蓋”。本义:覆蓋) 同“蓋”,“蓋”的初文 [cover]
ㄏㄜˊ
何、為何,表示疑問。 《管子·戒》:「中婦諸子謂宮人盍不出從乎?君將有行。」 宋·蘇軾〈壬寅重九不預會獨遊普門寺僧閣有懷子由〉詩:「花開酒美盍言歸?來看南山冷翠微。」 何不,表示反問。 《論語·公冶長》:「盍各言爾志?」 《新唐書·卷八五·竇建德傳》:「祭酒計甚善,王盍用之?」
ㄏㄜˊ
姓。如漢代有盍延。
《唐韻》胡臘切《集韻》《韻會》轄臘切《正韻》胡閤切。𠀤與盇同。 《說文》覆也。 《爾雅·釋詁》合也。 《易·豫卦》朋盍簪。 《疏》羣朋合聚而疾來也。 又何不也。 《左傳·桓十一年》盍請濟師於王。 《論語》盍各言爾志。 又《魏略·西域傳》氐人分竄山谷閒,其種非一,自相號曰盍稚。 又姓。宋盍著,嘉𧙗七年,以殿中丞知常熟縣事。 又《韻會》或作蓋。 《詩·小雅》蓋云歸處。 《孟子》則蓋反其本矣。 又《集韻》丘葛切,音渴。盍旦,鳥名。 《禮·坊記》詩云:相彼盍旦,尚猶患之。 《註》夜鳴求旦之鳥。 《集韻》與䳚曷鶡𠀤同。 又《集韻》丘蓋切,音嘅。義同。 《字彙補》別作𥂊,非。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