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ōu     chóu     
注音:ㄓㄡ,ㄔㄡˊ
部首:
总笔画:17

统一码:U+76E9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48102

五笔86:FUFL

仓颉:GKBT

规范编号:56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30441

CSS代码:\76E9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callu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竖 横 点 撇 横 横 竖 撇 横 撇 点 竖 折 竖 竖 横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ōu

<形>
(1) 山或水盘曲貌。 [bent]。如:盩厔(山水盘曲的样子) (2) 乖;悖 [perrerse;eccentric]。如:盩戾(乖戾,悖谬);盩电(乖戾暴躁)



國語辭典

ㄓㄡ

zhōu 

引击。 《说文解字·㚔部》:「盩,引击也。」 清·段玉裁·注:「引而击之也。」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中】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12

《唐韻》《集韻》《韻會》𠀤張流切,音輈。 《說文》引擊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右扶風有盩厔縣,今屬陝西西安府。 《正字通》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名縣。  又《集韻》直祐切,音胄。 《詩傳》諸盩,太王古公父名。  又《集韻》𨻰留切,胄平聲。義同。  又《字彙補》古抽字。 《呂氏春秋》涉血盩肝以求之。 《說文》本作𥂱,从㚔攴,見血也。 《字彙》誤載皿部。  又譌作𥂕,分二音二義,𠀤非。 《字彙補》譌作𥂲,尤非。


《说文解字》

【卷十】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張流切

引擊也。从幸、攴,見血也。扶風有盩厔縣。

『清代:段玉裁』


引擊也。
引而擊之也。
从{大丷丅[上下]}攴見血也。
會意。張流切。三部。今隷作盩。
扶風有盩庢縣。
說者曰山曲曰盩水曲曰庢按卽周旋折旋字之假借也大今陝西西安府盩庢縣東三十裏地名終南鎮元和郡縣志終南縣城卽漢盩庢故城也庢俗作厔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