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ng     
注音:ㄉㄤˋ
部首:
总笔画:17

繁体字:

统一码:U+76EA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36102

五笔86:IJGL

仓颉:EHBT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0442

CSS代码:\76EA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o toss about; to swing; to rock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点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折 撇 撇 竖 折 竖 竖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dàng   ㄉㄤˋ

同“荡”。


to toss about; to swing; to rock
schütteln, erschüttern ,schütteln (V)
remuer,agiter,troubler


國語辭典

ㄉㄤˋ

dàng 

洗涤、洗净。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明·张岱〈岱志〉:「江北地土,其中多有千岩万壑,特无九年洪水为之荡涤漱剔,一出其真面目耳。」 扫除、扫荡。 《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西荡河源,东澹海漘。」 《宋书·卷七七·颜师伯传》:「苟思达、庞孟虬等又追虏至杜梁,虏众多,四面俱合,平面参军童太壹及苟思达等并单骑出荡,应手披靡。」 摆动、摇动。 如:「荡舟」、「荡秋千」。 南朝梁·江淹〈悼室人〉诗一○首之二:「帐里春风荡,簷前还燕拂。」 交替、推移。 《易经·系辞上》:「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中】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12

《唐韻》徒朗切《集韻》《韻會》待朗切《正韻》徒黨切,𠀤唐上聲。與蕩同。 《說文》滌器也。  又《廣韻》滌盪,搖動貌。  又《集韻》《韻會》大浪切《正韻》徒浪切,𠀤唐去聲。 《增韻》推盪也。 《易·繫辭》八卦相盪。 《註》言運化之推移也。 《釋文》諸家作蕩,唯王肅音唐黨切。  又《類篇》動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震盪播越。 《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也。  又滌也。一曰放也。 《前漢·藝文志》盪意平心。  又《丙吉傳》𠋫伺胡組郭徴卿,不得令晨夜去皇孫敖盪。 《註》放也。  又《爾雅·釋訓》盪盪,僻也。 《疏》弗思之僻也。 《前漢·郊祀志》求之盪盪,如繫風捕景。  又大貌。 《揚雄·河東賦》參天地而獨立兮,廓盪盪其亡雙。  又直盪,官名。見《隋書·百官志》。  又直盪,旗名。見《宋史·儀衞志》。  又跳盪,軍名。 《唐書·百官志》矢石未交,陷堅突衆敵,因而敗者曰跳盪。  又漢宮名。 《三輔黃圖》駘蕩宮。  又作駘盪,云春時景色駘蕩也。 《註》蕩,盪字同。  又《韻會小補》通作湯。 《前漢·天文志》四星若合,是謂大湯。 《註》猶盪滌也。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大浪切《正韻》徒浪切,𠀤音宕。亦動也。  又《廣韻》《正韻》𠀤徒郞切,音唐。盪突,亦作傏𠊲,通作唐突。  又《廣韻》吐郞切《集韻》他郞切,𠀤音湯。亦盪突也。  又《隋大業末童謠》上山喫鹿獐,下山喫牛羊。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盪。  又《鄭熊·番禺記》廣俗,壻未見妻之父母,先飲一大杯,曰盪風。今俗有盪風冒雪之語。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浪切,湯去聲。亦滌器也。  又行也。 《論語》奡盪舟。 《註》陸地行舟也。


《说文解字》

【卷五】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徒朗切

滌器也。从皿湯聲。

『清代:段玉裁』


滌器也。
水部曰。滌、洒也。洒、滌也。此字从皿。故訓滌器。凡貯水於器中。搖蕩之去滓或以磢垢瓦石和水吮?之。皆曰盪。盪者、滌之甚者也。易曰。八卦相盪。左傳。震盪播越。皆引伸之義。郊特牲曰。滌蕩其聲。注。滌蕩猶搖動也。蕩者、盪之假借。
从皿。湯聲。
徒朗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