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ùn     
注音:ㄍㄨㄣˋ
部首:
总笔画:13

统一码:U+7754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68027

五笔86:HWGA

仓颉:BUOMB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30548

CSS代码:\775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横 竖 折 横 竖 竖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中】
部首:
总笔画:13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8

《唐韻》《集韻》𠀤古本切,音袞。 《說文》目大也。 《南齊書·張融海賦》瞯睔煥七曜之文。  又人名。 《春秋傳》有鄭伯睔。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古困切,袞去聲。大目露睛也。  又《集韻》古患切,音慣。義同。  又《廣韻》盧本切《集韻》魯本切,𠀤論上聲。睔目貌。  又《集韻》胡關切,音還。大目貌。同䁵。  又《廣韻》胡本切《集韻》戸袞切,𠀤音混。義同。或作𥇊。


《说文解字》

【卷四】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古本切

目大也。从目、侖。《春秋傳》有鄭伯睔。

『清代:段玉裁』


目大也。从目。侖聲。
古本切。十三部。
春秋傳有鄭伯睔。
見襄二年。三傳皆同。古今人表作鄭成公綸。顏曰工頑反。又有泠淪。服虔曰淪音鰥。皆音之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