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qì     
注音:ㄑㄧˋ
部首:
总笔画:16

繁体字:

统一码:U+78E7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15686

五笔86:DGMY

仓颉:MRQMC

HTML代码:&#30951

CSS代码:\78E7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and and gravel; rocks exposed at low tide; to crush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撇 竖 折 横 横 横 竖 横 竖 折 横 横 横 撇 点



國語辭典

ㄑㄧˋ

 

浅水中露出的砂石。 《说文解字·石部》:「碛,水陼有石者。」 清·段玉裁·注:「陼丘,水中高者也。《三苍》曰:『碛,水中沙堆也。』」 沙漠。 唐·杜甫〈送人从军〉诗:「今君渡沙碛,累月断人烟。」 宋·陆游〈塞上曲〉:「茫茫大碛吁可嗟,莫春积雪草未芽。」 地理学上指由冰河带来的砾泥和沙砾等堆积物,或由这些堆积物所形成的各种地形。 如:「冰碛丘」、「冰碛平原」。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下】
部首:
总笔画:16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11

《唐韻》《集韻》《韻會》𠀤七迹切,音皵。 《說文》水陼有石者。 《水經注》佷子潭有石磧州,長六十丈,廣十八丈。 《司馬相如·上林賦》下磧歷之坻。 《註》磧歷,淺水中沙石也。 《韻會》吳楚謂之瀨,中國謂之磧。  又沙漠亦曰磧。 《杜甫·送人從軍詩》今君渡沙磧,絫月斷人烟。 《正字通》或讀戚責二音,義同。


《说文解字》

【卷九】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七迹切

水陼有石者。从石責聲。

『清代:段玉裁』


水陼有石者。
陼丘、水中高者也。三蒼曰。磧、水中沙堆也。吳都賦劉注曰。磧礫、淺水見沙石之皃。
从石。責聲。
七迹切。十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