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i     
注音:ㄍㄞ
部首:
总笔画:12

统一码:U+7974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33250

五笔86:PYAA

仓颉:IFIT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31092

CSS代码:\7974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折 竖 点 横 横 撇 竖 折 撇 点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下】
部首:
总笔画:12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7

《唐韻》古哀切《集韻》《韻會》《正韻》柯開切,𠀤音該。祴夏,古樂章名。 《周禮·春官》鐘師以鐘鼓奏九夏,有祴夏。 《註》祴讀爲陔鼓之陔。客醉而出,奏陔夏。  又《笙師》舂牘應雅,以敎祴樂。 《註》祴夏之樂有牘應雅三器,皆舂於地以作聲,客醉而出奏之,以爲行步之節,明不失禮也。  又通作陔。 《儀禮·鄕飮酒禮》賓出奏陔。 《註》陔,陔夏也。陔之言戒也。  又《集韻》訖黠切,音頡。義同。  又《韻會》居膎切,音佳。塼道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堂塗註》若今令甓祴。 《疏》令音零。甓,薄歷反。今之塼也。祴則塼道者也。


《说文解字》

【卷一】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古哀切

宗廟奏祴樂。从示戒聲。

『清代:段玉裁』


宗廟奏祴樂。
宗廟中賔醉而出。奏祴夏。故字從示。
从示。戒聲。
古哀切。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