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ǐ     
注音:ㄅㄧˇ
部首:
总笔画:9

统一码:U+79D5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2910

五笔86:TXXN

仓颉:HDPP

规范编号:52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31189

CSS代码:\79D5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empty grain or rice husk, chaff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横 竖 撇 点 横 折 撇 折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ㄅㄧˇ

子实不饱满:~子(不饱满的子实)。~糠(秕子和糠,喻没有价值的东西)。 坏,不良:~政(不良的政治措施)。 同“纰”,纰谬。


empty grain or rice husk, chaff
siehe 粃pi3, auch bi3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名 中空或不饱满的谷粒 [blighted grain] 秕,不成粟也。从禾,比声。——《说文》 用秕稗也。——《左传·定公十年》。注:“谷不成者。今苏俗呼谷不充者曰瘪谷,盖即此字。字亦以粃为之。” 又如:秕稗(秕与稗。喻败坏无用之物);秕蠹(瘪谷和蠹虫。比喻不良、有害之物);秕粮(稗草)

词性变化


   

<形>

坏,恶 [evil]。 如:秕僻(比喻政事和教化的不善);秕政(弊政,指不良的有害的政治措施)


   

<动>

败坏 [ruin;undermine]。 如:秕敝(败坏,破旧);秕僻(邪僻败坏)


常见词组





國語辭典

ㄅㄧˇ

 

穀類植物所結的果實,虛有外殼,裡面卻是中空的,稱為「秕」或「秕穀」。 《說文解字·禾部》:「秕,不成粟也。」 《書經·仲虺之誥》:「若苗之有莠,若粟之有秕。」 宋·蘇軾〈稼說〉:「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實,久藏而不腐。」 俗稱為「癟子」。


ㄅㄧˇ

 

穀物中空不飽滿的。 如:「秕子」。 不好的、有名無實的。 如:「秕政」。


《康熙字典》

【午集】
【午集下】
部首:
总笔画:9
部首笔画:5
部外笔画:4

《唐韻》𤰞履切,音𠤎。不成粟也。 《書·仲虺之誥》若粟之有秕。 《左傳·定十年》夾谷之會,孔丘曰:若其不具用秕𥟑也。 《註》秕,穀不成者。  又喩穢也。 《後漢·安帝贊》秕我王度。  又《集韻》《韻會》𠀤補履切,音比。  又《集韻》頻脂切,音毗。義𠀤同。 或作粃。 《莊子·逍遙遊》塵垢粃糠。 《註》粃糠猶煩碎。 或省作𥝓。


《说文解字》

【卷七】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卑履切

不成粟也。从禾比聲。

『清代:段玉裁』


不成粟也。
按不成粟之字从禾。惡米之字从米。而皆比聲。此其別也。左傳。若其不具。用秕粺也。杜云。秕、穀不成者。僞古文云。若粟之有秕。吕覽云。凡禾之患。不俱生而俱死。是以先生者美米。後生者多秕。是故其耨也。長其兄而去其弟。按今俗


谜语

"秕" 为谜底的谜语

  1. 秋收之后是赛一赛 (打一字)

  2. 【解释】 “秋”字之后就是“禾”,“赛一赛”扣“比”,所以合成就是“秕”字了~ 。本字的意思:子实不饱满。坏,不良。古同“纰”,纰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