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点 折 撇 点 撇 竖 横 折 横 横 折 点 点 折 点 点 折
亂跑,逃走(用於敵軍、匪徒、野獸等):~犯。~擾。~逃。~踞。流~。抱頭鼠~。 放逐:~逐。 修改文字:~改。~定(刪補改定)。點~(刪減塗改)。
ㄘㄨㄢˋ
躲藏、隱匿。 《左傳·定公四年》:「天誘其衷,致罰於楚,而君又竄之。」 《國語·周 語上》:「我先王不窋用失其官,而自竄于戎、狄之閒。」 放置、安置。 《荀子·大略》:「然故民不困財,貧窶者有所竄其手。」 《新唐書·卷一九六·隱逸傳·陸龜蒙傳》:「文成,竄稿篋中,或歷年不省,為好事者盜去。」 逃走、逃跑。 如:「流竄」、「竄逃」、「抱頭鼠竄」。 放逐。 《書經·舜典》:「放驩兜于崇山,竄三苗于三危,殛鯀于羽山。」 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四》:「得其姦,奏之,鯨竄化州,籍沒貲產。」 修改、改易文字。 如:「竄改」、「竄句」。 唐·韓愈〈答張徹〉詩:「漬墨竄舊史,磨丹注前經。」 用藥薰身治病。 《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即竄以藥,旋下,病已。」
《唐韻》七亂切《集韻》《韻會》《正韻》取亂切,𠀤音爨。 《說文》匿也,逃也。 《周語》不窋自𥨥于戎翟之閒。 《前漢·蒯通傳》奉頭䑕竄。 又《廣韻》放也,誅也。 《書·舜典》竄三苗于三危。 又藏也,隱也。 《賈誼·弔屈原文》鸞鳳伏竄兮,鴟鴞翱翔。 《晉語》可以竄惡。 《註》隱也。 又《爾雅·釋詁》竄,微也。 《疏》竄行之微也。 《晉語》敏能竄謀。 《註》微也。 又《史記·倉公傳》卽竄以藥,旋下病已。 《註》竄,以藥薰之也。 又改易也。 《韓愈詩》漬墨竄古史。 又《廣東新語》增城謂屋曰竄。 又《集韻》七丸切,爨平聲。入穴也。 又《韻會小補》誘人爲惡曰竄。俗曰攛掇。 又叶倉甸切,音茜。 《蘇轍·𡗝中詩》江流日益深,民語漸以變。遙想彼中人,狀類麖鹿竄。 又《集韻》《韻會》𠀤取外切,音襊。亦逃也。
切部: 七亂切
『清代:段玉裁』
周易逋竄、左氏無所伏竄是也。堯典?三苗于三危。與言流、言放、言極一例。謂放之令自匿。故孟子作殺三苗。卽左傳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