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 jī     
注音:ㄐㄧ
部首:
总笔画:14

统一码:U+7B95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88801

五笔86:TADW
五笔98:TDWU

仓颉:HTMC

规范编号:51

五行属性:木

HTML代码:&#31637

CSS代码:\7B95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ieve; dust pan, garbage bag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横 竖 竖 横 横 横 撇 点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ㄐㄧˉ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帚。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 )~。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sieve; dust pan, garbage bag
Getreideschwinge, Kornschwinge (S, Agrar)​,Kehrblech, Kehrschaufel, Worfschaufel (S)​,Schleife beim Fingerabdruck (S, Bio)​,Sieb (S, Agrar)
pelle à ordure,empreintes digitales constituées de lignes non spiralées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竹,其声。本义:簸箕,扬米去糠的器具) (2) 同本义 [winnowing basket] 箕,簸也。——《说文》 以箕自乡而报之。——《礼记·曲礼》。注:“箕去弃物。” 良弓之子,必学为箕。——《礼记·学记》 (3) 又如:箕帚(簸箕和扫帚。借指家务);箕裘(簸箕和皮袍。借指祖先的事业与遗产);箕舌(指簸箕底伸展向前之广处,其状如舌);箕敛(以箕收取。苛敛民财) (4) 畚箕。用竹篾、柳条等制成的清除垃圾的器具 [dustpan] 箕,箕帚也。——《广韵》 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礼记·曲礼》 (5) 又如:箕畚(畚箕);箕帚(畚箕与扫帚);箕扫(箕帚。扫除之具);箕扫(指执箕清扫);箕帚妾(持箕帚的奴婢,借作妻妾之谦称) (6) 指纹形状之一种 [loop]。如:箕斗(人手上的指纹,分簸箕纹和罗斗纹。簸箕形的叫箕,螺旋形的叫斗) (7) 星宿名 [name of constellation],指箕宿,二十八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末一宿。有星四颗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诗·小雅·大东》 (8) 又如:箕尾(二十八宿之一,青龙七宿的末一宿);箕水豹(二十八宿中的箕宿星) (9) 姓。如:箕子(商代贵族,封于箕。曾劝谏纣王,被纣王囚禁。说见下)

词性变化


   

<动>

(1) 箕踞 [squat]。古人席地而坐,伸开两腿坐着,形状如簸箕 坐毋箕。——《礼记·曲礼》。疏:“谓舒展两足,状如箕舌也。” (2) 又如:箕张(谓两旁伸张开去如簸箕形);箕坐(箕倨,箕踞。叉开腿坐着) (3) 另见 ji


常见词组




基本词义


ji

<(1) ——见“簸箕”( bòji)>

(2) 另见 jī



國語辭典

ㄐㄧ

 

筛米去糠的圆形竹器。 宋·陆游〈箕卜〉诗:「持箕畀灶婢,弃笔卧墙隅。」 俗称为「簸箕」。 收集垃圾的器具。 如:「畚箕」。 《礼记·曲礼上》:「凡为长者粪之礼,必加帚于箕上。」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东方青龙七宿的最后一宿,由四颗星组成。 姓。如汉代有箕堪。


ㄐㄧ

 

聚、取。 《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头会箕敛,以供军费。」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上】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8

《廣韻》《集韻》《韻會》居之切《正韻》堅溪切,𠀤音姬。宿名。 《詩·小雅》成是南箕。 《傳》南箕,箕星也。正義曰:箕,四星,二爲踵,二爲舌,踵在上,舌在下,踵狹而舌廣。 《韻會》箕者,萬物根基,東方之宿,考星者多驗於南方,故曰南箕。 《爾雅·釋天》析木之津,箕斗之閒,漢津也。 《疏》天漢在箕斗二星之閒,箕在東方木位,斗在北方水位。分析水木,以箕星爲隔。隔河須津梁以渡,故此次爲析木之津。 《史記·天官書》箕爲敖客,曰口舌。 《註》敖,調弄也。箕以簸揚調弄爲象。  又受物有去來。去來,客之象。箕爲天口,主出氣,是箕有舌,象讒言。 《石氏星經》箕四宿,主後宮別府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爲相天子后也。 《書·洪範註》好風者箕星,好雨者畢星。 《春秋緯》月麗于畢,雨滂沱。月麗于箕,風揚沙。 《天官書》箕,燕之分野。  又《篇海》箕,簸箕,揚米去糠之具。  又《廣韻》箕,箕帚。 《禮·曲禮》凡爲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 《世本》古者少康作箕帚。  又國名。 《書·洪範》王訪于箕子。 《註》箕,國名。子爵也。  又地名。 《山海經》釐山西二百里曰箕尾之山。 《春秋·僖三十三年》晉人敗狄于箕。 《註》太原陽邑縣南有箕城。 《孟子》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隂。 《疏》箕山,嵩高之北是也。 《前漢·地理志》琅琊有箕縣。 《水經注》濰水出箕屋山。  又姓,晉有大夫箕鄭。  又斯螽別名。 《周禮·考工記疏》幽州人謂斯螽爲舂箕。  又木名。 《鄭語》檿弧箕服。 《韋註》箕,木名。服,矢房也。  又《張衡·思𤣥賦》屬箕伯以函風兮。 《註》箕伯,風師。 《集韻》箕古作𠷛。註詳竹部八畫。


《说文解字》

【卷五】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居之切

簸也。从竹;

『清代:段玉裁』


所㠯簸者也。
所㠯者三字今補。全書中所㠯字爲淺人刪者多矣。小雅曰。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廣韵引世本曰。箕帚、少康作。按簸揚與受𡊅皆用箕。
从竹𠀠。象形。丌其下也。
四字依韵會本。今各本丌下互譌。居之切。一部。
古文箕。
象形不用足。今之箕多不用足者。
亦古文箕。
下象竦手。
亦古文箕。
此象箕之哆口。
籒文箕。
依大徐作籒。按經籍通用此字爲語詞。渠之切。或居之切。
籒文箕。
从匚。會意。匚部曰。𠥓籒文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