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jié     
注音:ㄐㄧㄝˊ
部首:
总笔画:13

繁体字:

统一码:U+7BC0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88727

五笔86:TVCB
五笔98:TVBJ

仓颉:HAIL

HTML代码:&#31680

CSS代码:\7BC0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横 点 撇 横 点 折 横 横 折 点 折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jié   ㄐㄧㄝˊ

竹子或草木莖分枝長葉的部分:竹~。~外生枝。 物體的分段或兩段之間連接的部分:關~。兩~車廂。 段落,事項:~~(一段一段地,逐步)。~目。 中國曆法把一年分為二十四段,每段開始的名稱:~氣。~令。 紀念日或慶祝宴樂的日子:~日。 禮度:禮~。 音調高低緩急的限度:~奏。~拍。~律。 操守:~操。晚~。變~。高風亮~(高尚的品德和節操)。 省減,限制:~省。~制。開源~流。 略去,簡略:~選。~錄。 古代出使外國所待的憑證:符~。使~。 姓。


 

jiē   ㄐㄧㄝˉ

〔~骨眼兒〕喻關鍵的,能起決定性作用的環節或時機(“骨”讀輕聲)。


knot, node, joint; section
Fest, Feiertag ,Knoten, Gelenk, Abschnitt, Kapitel (S)
raccourcir,épargner,fête,festival,jour férié,joint,section,segment,part,épargner,économiser,raccourcir,abréger,intégrité,(classificateur pour les segments, leçons, wagons, versets, etc.)​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jiē

<(2) ——用於「節骨眼」、「節子」等複音詞中>

(2) ——用於「節骨眼」、「節子」等複音詞中 (3) 另見 jié


常见词组



國語辭典

ㄐㄧㄝˊ

jié 

植物枝幹分段的地方。 如:「松節」、「竹節」。 唐·杜甫〈建都十二韻〉:「風斷青蒲節,霜埋翠竹根。」 也稱為「節子」。 動物骨骼相連接的部分。 如:「關節」、「骨節」。 《韓非子·解老》:「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 段落、單位。 如:「章節」、「單音節」、「把這四小節再重唱一次。」 人的志氣、操守。 如:「志節」、「貞節」。 《左傳·成公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 事情的經過情形。 如:「情節」、「細節」。 時令的區分。 如:「季節」。 《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 有特殊意義,值得慶賀或紀念的日子。 如:「春節」、「青年節」、「雙十節」。 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禮儀。 如:「禮節」、「繁文縟節」。 《論語·微子》:「長幼之節,不可廢也。」 古代使者所執的信物,用以證明身分。 如:「符節」。 《周禮·地官·掌節》:「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 通「卩」。 音樂的拍子,以示緩急程度。 如:「節奏」、「節拍」。 《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兌(☱)​下坎(☵)​上。 《易經·節卦·象曰》:「澤上有水,節。」 唐·孔穎達·正義:「水在澤中,乃得其節。」 量詞:➊ ​ 計算時間分段的單位。如:「今天上了三節課。」➋ ​ 計算車廂數目的單位。如:「這列火車有十二節車廂。」➌ ​ 計算文章或樂曲段落的單位。如:「本文共分三章節。」、「這首曲子一共有三十六節。」 姓。如明代有節鐸。


ㄐㄧㄝˊ

jié 

限制、控制、約束。 如:「節育」、「節制資本」。 《易經·未濟卦·象曰》:「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 儉省。 如:「節衣縮食」、「開源節流」。 《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詩。」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上】
部首:
总笔画:13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結切,音接。 《說文》竹節也。  又操也。 《左傳·成十五年》諸侯將見子臧于王而立之,子臧辭曰:前志有之曰: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爲君非吾節也。  又止也,檢也,制也。 《易·頤象》君子以愼言語,節飮食。 《疏》節,裁節。  又《節卦》節亨。苦節不可貞。 《疏》節者,制度之名,節止之義,制事有節,其道乃亨。  又《說卦傳》節,止也。 《書·康誥》節性惟日其邁。 《禮·檀弓》品節斯。 《註》制斷也。 《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 《疏》八音克諧,無相奪倫,謂之和樂,樂和則應節。 《左傳·莊二十三年》公如齊觀社,曹劌諫曰:會以訓上下之則,制財用之節。 《史記·樂書》大禮與天地同節。 《正義曰》天有日月,地有山川,高𤰞如形,生用各別。大禮辯尊𤰞貴賤等差異別,是大禮與天地同節。  又符節,所以示信。 《書·康誥》惟厥正人越小臣諸節。 《註》諸有符節之臣,若爲官行文書而有符,今之印者也。 《周禮·地官》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凡通達于天下者,必有節以傳輔之。無節者,有幾則不達。 《註》以王命往來,必有節以爲信。  又《秋官》小行人掌達天下之六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以金爲之。道路用旌節,門關用符節,都鄙用管節,皆以竹爲之。 《禮·玉藻》凡君召以三節,二節以走,一節以趨。 《註》隨事緩急,急則二節,故走。緩則一節,故趨也。 《左傳·文十二年》秦西乞術曰:不腆先君之敝器,使下臣致諸執事,以爲瑞節。 《註》節,信也。 《史記·秦始皇紀》衣服、旄旌、節旗,皆上黑。 《正義曰》旄節者,編旄爲之,以象竹節。  又時節。 《左傳疏》凡春、秋分,冬、夏至,立春、立夏爲啟。立秋、立冬爲閉。用此八節之日登觀臺,書其所見雲物氣色。  又人君壽日皆名節,有萬壽節、天中節等名。  又地名。 《左思·魏都賦》掘鯉之淀,蓋節之淵。 《註》蓋節淵在平原鬲縣北。  又貫節,藥草名。  又樂器,卽拊也,所以節樂。  又諡法,好廉自克曰節。  又漢宣帝改元地節。 《應劭曰》欲令地得其節。  又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又官名。 《眞𦡳風土記》村中人家稍密,有鎭守之官,名曰買節。  又《集韻》昨結切,音截。 《詩·小雅》節彼南山。  又叶子悉切。 《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又叶子計切。 《曹植·王霸贊》壯氣凌雲,挺身奮節。所征必拔,謀顯垂惠。


《说文解字》

【卷五】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子結切

竹約也。从竹即聲。

『清代:段玉裁』


竹約也。
約、纏束也。竹節如纏束之狀。吳都賦曰。苞筍抽節。引伸爲節省、節制、節義字。又假借爲符卪字。
从竹。卽聲。
子結切。十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