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撇 横 竖 撇 点 点 横 点 撇 横
<动>
(1) 进食;吃饭 [take food]。如:粒食(以谷物为食) (2) 养活 [support;feed] 生我百谷,粒我烝民。——晋· 傅咸《喜雨赋》 (3) 通“立”。成 [accomplish;succeed] 烝民乃粒,万邦作乂。——《书·皋陶谟》
<量>
用于呈圆形的器物,相当于“颗”。如:三粒子弹
ㄌㄧˋ
米粒。 《列子·汤问》:「剖粒为饵,引盈车之鱼。」 汉·刘桢〈答魏太子丕借廓落带书〉:「嘉禾始熟,而农夫先尝其粒。」 颗粒状的东西。 如:「砂粒」、「盐粒」。 量词。计算颗粒状物的单位。 如:「一粒砂子」、「两粒药丸」。 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
ㄌㄧˋ
进食、以米粮为食。 《书经·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廣韻》《集韻》《正韻》𠀤力入切,音立。米粒也。 《小爾雅》生曰穀謂之粒。 《孟子》樂歲粒米狼戾。 《註》粒米,粟米之粒也。 《拾遺記》員嶠之山名環丘,粟生穟高五丈,其粒皎然如玉。 又《說文》糂也。 《書·益稷》烝民乃粒。 《傳》米食曰粒。 《疏》今人謂飯爲米糂,遺餘之飯,謂之一粒兩粒,是米食曰粒,用米爲食之名也。 《禮·王制》有不粒食者矣。 又通作立。 《詩·周頌》立我烝民。 《註》立、粒通。
切部: 力入切
『清代:段玉裁』
按此當作米粒也。米粒是常語。故訓釋之例如此。與䆃篆下云䆃米也正同。玉篇、廣韵粒下皆云米粒。可證。淺人不得其解。乃妄改之。以與糂下一曰粒也相合。不知粒乃糂之別義。正謂米粒。如妄改之文。則粒爲以米和羹矣。而一曰粒也何解乎。今俗語謂米一顆曰一粒。孟子。樂歲粒米狼戾。趙注云。粒米、粟米之粒也。臯陶謨。烝民乃粒。周頌。立我烝民。鄭箋。立當作粒。詩書之粒皆王制所謂粒食。始食艱食、鱻食、至此乃粒食也。
力入切。七部。按此篆不與糂篆相屬。亦可證其解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