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折 折 点 点 点 点 折 横 折
記載:~年。~元。~行(xíng)。~實。~念。~傳(zhuàn )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人物傳記為中心敍述史實,“紀”是帝王本紀,“傳”是其他人物的列傳)。~事本末體(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重要事件為綱,將一段歷史完整地記載下來)。 記年代的方式:一~(古代指十二年)。世~(一百年)。 地質年代分期的第二級,紀以下為“世”,紀以上為“代”。 法度:~律。違法亂~。 散絲的頭緒:絲縷有~。
姓。
<動>
〈動〉 (1) 處理;治理 [handle;manage] 紀農協功。——《國語·周語上》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陶潛《移居》 又如:紀理(經紀,管理);紀農(治理農事) (2) 通「記」。記錄,記載 [record] 夫德,儉而有度,登降有數,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以臨照百官。——《左傳·恆公二年》 司馬子長紀 黃帝以至 孝武。——《論衡·須頌》 鹹用紀宗存主。——張衡《東京賦》 惡能無紀。——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羅縷紀存。——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紀興(記錄興致);紀功(記載功績);紀述(記載敘述)
<名>
〈名〉 (1) 姓 (2) 另見 jì 詞性變化
ㄐㄧˋ
絲的頭緒、條理。 《禮記·禮器》:「紀散而眾亂。」 《淮南子·泰族》:「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 法度、準則。 如:「紀律」、「風紀」、「綱紀」、「違法亂紀」。 《文選·揚雄·解嘲》:「吾聞上世之士,人綱人紀,不生則已,生必上尊人君,下榮父母。」 本紀的簡稱。為史書紀傳體體例之一,專記古帝王的行蹟。 如:「五帝紀」、「始皇紀」。 古代以十二年為一紀,今以百年為一世紀。 唐·李商隱〈馬嵬〉詩:「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地質年代分期的單位。 如:「寒武紀」、「侏羅紀」。 姓。如漢代有紀信,清代有紀盷。
ㄐㄧˋ
治理、綜理。 如:「經紀」。 《國語·晉語》:「禮以紀政。」 記載、記錄。 南朝梁·蕭統〈文選序〉:「若其紀一事,詠一物。」 通「記」。
ㄐㄧˇ
(一)之又音。
《廣韻》居理切《集韻》《韻會》苟起切《正韻》居里切,𠀤音己。 《說文》絲別也。 《詩·大雅》綱紀四方。 《傳》理之爲紀。 《疏》紀者,別理絲數。 又《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曆數。 《疏》五紀者,五事,爲天之經紀也。 又《書·畢命》旣歷三紀。 《傳》十二年曰紀。 又《詩·秦風》有紀有堂。 《傳》紀,基也。 《疏》山基也。○按《六書》略音起。 又《禮·月令》月窮于紀。 《註》紀,會也。 又《穀梁傳·莊二十二年》災紀也。 《註》紀,治理也。 又《周語》數之紀也。 《註》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 又《史記·本紀註》索隱曰:紀者,記也。本其事而記之。 又《西京雜記》五絲爲䌰,倍䌰爲升,倍升爲緎,倍緎爲紀。 又《玉篇》紀,緒也。 又《廣韻》紀,極也,識也。 又國名。 《左傳·隱元年》紀人伐夷。 《註》紀國,在東莞劇縣。 又姓。 《史記·項羽紀》紀信。
切部: 居擬切
『清代:段玉裁』
别絲各本作絲别。棫樸正義引紀、别絲也。又云。紀者、别理絲縷。今依以正。别絲者、一絲必有其首、别之是爲紀。衆絲皆得其首、是爲統。統與紀義互相足也。故許不析言之。禮器曰。衆之紀也。紀散而衆亂。注曰。紀者、絲縷之數有紀也。此紀之本義也。引申之爲凡經理之稱。詩。網紀四方。箋云。以罔罟喻爲政。張之爲綱。理之爲紀。洪範九疇。四、五紀。斗牽牛爲星紀。史記每帝爲本紀、謂本其事而分别紀之也。詩。滔滔江漢。南國之紀。毛傳曰。其神足以綱紀一方。箋云。南國之大川。紀理衆水。使不壅滯。
居擬切。一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