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āo     
注音:ㄊㄠ
部首:
总笔画:13

繁体字:

统一码:U+7D5B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7293

五笔86:WHTI

仓颉:OLOF

HTML代码:&#32091

CSS代码:\7D5B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ilk braid, sash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撇 竖 竖 撇 折 点 折 折 点 竖 撇 点



國語辭典

ㄊㄠ

tāo 

用丝编成的绳带。 如:「丝绦」。 《西游记·第二回》:「穿一领红色衣,勒一条黄绦。」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约得百两,使熔成一大锭,把一综红线,结成一绦,系在锭腰。」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中】
部首:
总笔画:13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7

《廣韻》土刀切《集韻》《正韻》他刀切,𠀤音韜。 《說文》扁緒也。 《玉篇》纓飾也。 《廣韻》編絲繩也。 《急就篇註》絛,一名偏諸,織絲縷爲之,所以懸係承塵戸㡘,因爲飾也。 《禮·內則·疏》組紃俱爲絛。  又與條通。 《周禮·春官·巾車》革路龍勒,條纓五就。 《註》革路,挽之以革也。條,讀爲絛。其樊及纓,皆以絛絲飾之。 《類篇》絛,或从舀作韜。


《说文解字》

【卷十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土刀切

扁緒也。从糸攸聲。

『清代:段玉裁』


扁緒也。
廣雅作編緒。漢書及賈生新書作偏諸。葢上字作編、下字作諸爲是。諸者謂合衆采也。賈誼傳曰。今民賣僮者。爲之繡衣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