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āng     
注音:ㄍㄤ
部首:
总笔画:14

繁体字:

统一码:U+7DB1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7920

五笔86:XMUM

仓颉:VFBTU

HTML代码:&#32177

CSS代码:\7DB1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heavy rope, hawser; main point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折 点 点 点 点 竖 折 点 撇 横 竖 折 竖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gāng   ㄍㄤˉ

提網的總繩。 事物的關鍵部分:大~。~領。~目。~要(➊提綱;➋概要)。 中國從唐代起轉運大批貨物所行的辦法:一~(把貨物分批運行,每批車輛船隻的計數編號)。花石~。生辰~。 生物學分類的一種類別(生物學把同一門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徵和親緣關係再分成若干羣,每一羣爲“一綱”,“綱”以下再分爲“目”)。 統治者認爲維持正常秩序的必不可少的行爲規範:~紀。~常(“三綱”、“五常”的簡稱,是一種封建道德)。朝(cháo )~(統治集團內部應遵守的法紀)。


heavy rope, hawser; main points
Anhaltspunkt, Leitprinzip (S)​,einordnen, Unterrichtsstunde (S)​,Klasse
élément essentiel


國語辭典

ㄍㄤ

gāng 

維繫網的粗繩。 《說文解字·糸部》:「綱,網紘也。」 《書經·盤庚上》:「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唐·杜甫〈又觀打魚〉詩:「蒼江魚子清晨集,設網提綱取魚急。」 文章、言論或事物的主要部分。 如:「大綱」、「總綱」、「提綱挈領」。 《詩經·大雅·卷阿》:「豈弟君子,四方為綱。」 《紅樓夢·第五六回》:「自家雖是興利節用為綱,然亦不可太過。」 秩序、法紀。 如:「綱紀」、「綱常」。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秦之綱絕而維弛,山東大擾,異姓并起,英俊烏集。」 《晉書·卷二九·五行志下》:「近習用事,漸亂國綱。」 生物學上分類系統所用的等級之一。 如:「哺乳綱」、「界、門、綱、目、科、屬、種。」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中】
部首:
总笔画:14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8

《廣韻》古郞切《集韻》《韻會》居郞切,𠀤音岡。 《說文》維紘繩也。 《書·盤庚》若網在綱,有條而不紊。 《詩·大雅》綱紀四方。 《傳》張之爲綱。 《疏》綱者,網之大繩。  又《儀禮·鄕射禮》乃張侯下綱。 《註》綱,持舌繩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梓人爲侯上綱與下綱,出舌尋,絹寸焉。 《註》綱,所以繫侯於植者也。  又《禮·緯含文嘉》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


《说文解字》

【卷十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古郎切

維紘繩也。从糸岡聲。

『清代:段玉裁』


网紘也。
各本作維紘繩也。今依棫樸正義正。紘者、冠維也。引申之爲凡維系之偁。孔穎達云。紘者、网之大繩。商書曰。若罔在綱。有條而不紊。詩曰。綱紀四方。箋云。以罔罟喻之。張之爲綱。理之爲紀。
从糸。岡聲。
古郞切。十部。
古文綱。
古文四聲韵作??二形。?从古文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