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折 折 点 点 点 点 折 点 折 点 折 点 撇 点 撇 撇 撇
ㄕㄢ
旌旗上的正幅。《周礼·春官·巾车》「建大常,十有二斿」句下汉·郑玄·注:「大常,九旗之画日月者,正幅为縿,斿则属焉。」
《廣韻》所銜切《集韻》《韻會》《正韻》師銜切,𠀤音衫。 《說文》旌旗之斿也。 《爾雅·釋天》纁帛縿。 《註》縿,衆旒所著。 《詩·鄘風箋》以縫紕旌之旒縿。 《疏》縿謂繫於旌旗之體,旒謂縿末之垂者。 《周禮·春官·巾車註》大常九旗之畫日月者,正幅爲縿,旒則屬焉。 又《集韻》思廉切,音暹。䪌或作縿。旌旗末也。 又《集韻》師炎切,音攕。義同。 又《集韻》思邀切,音宵。綃或作縿。 《禮·檀弓》縿幕魯也。 《註》縿,縑也。縿讀如綃。 又《集韻》蘇遭切,音騷。繅或作縿。 又《集韻》七感切,音慘。淺紺繒也。繅字原从臼作。
切部: 所銜切
『清代:段玉裁』
各本失所屬二字。今補。㫃部曰。游、旌旗之流也。周禮巾車注云。正幅爲縿。游則屬焉。正義曰。正幅爲縿、爾雅文。又覲禮正義。爾雅說旌旗正幅爲縿。唐後爾雅奪正幅爲縿四字。郉疏不能攷補。縿是旌旗之體。游則屬焉。故孫炎注曰。爲旒於縿。郭璞曰。縿、衆旒所箸。戴先生曰。游箸縿垂者也。交龍鳥隼之屬皆畫於縿。爾雅曰。纁帛縿。鄭本之。曰九旗之帛皆用絳。上有弧以張縿之幅。見覲禮、明堂位、考工記。下以人維之。周禮節服氏六人維王之太常、爾雅維以縷是也。所以太常必維之者、正恐其游長曳地。毛詩。素絲紕之。大夫旌旗之游亦維持之也。游屬於縿而統於縿。然㫃部游下不云旌旗之縿也。則知縿下
汉字笔画